上颚疼痛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口腔问题,可能和口腔黏膜的保护能力、牙齿牙龈健康,甚至颌面结构有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上颚疼痛的常见原因,以及该怎么应对。
一、病毒性口腔溃疡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常见诱因,主要和身体免疫反应紊乱有关。发作时会先长一簇小水疱(直径1-3毫米),破了之后变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底部有点凹,周围发红。不少人会觉得局部烧得慌,还可能有点浑身不舒服,青少年里15%-20%都得过这种溃疡。研究发现,这种溃疡和HLA-B27抗原表达有明显关系。
二、机械性创伤
吃东西不小心弄伤的溃疡有明显的职业特点,餐饮行业的人比普通人高2.3倍。比如鱼刺、骨头这类尖锐的东西会划出线状伤口,烫伤则会导致黏膜坏死。伤口越深,疼的时间越长——深到黏膜下层的话,疼痛会多持续3-5天。
三、牙源性感染
根尖周炎引起的上颚疼有典型的扩散特点,炎症会通过颌面的缝隙传到口腔里。表现为一直胀疼,咬东西时更疼,疼的程度大概是6-8分(0分不疼、10分最疼)。拍片子能看到牙根周围有阴影,验血会发现白细胞升高(12-18×10⁹/L)。糖尿病患者感染扩散的风险比普通人高40%,要小心引发眶下间隙感染这类并发症。
四、肿瘤性病变
上颚的恶性肿瘤里,92%是口腔鳞状细胞癌,长期被异物磨、又抽烟又喝酒的人风险更高——长期异物摩擦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2倍,烟酒一起的话是7.8倍。早期可能只是无痛的硬结,慢慢会开始自己疼,还会放射到其他地方。肿瘤浸润得越深,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早期(T1期)转移率15%,晚期(T4期)升到6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越容易疼(低分化癌82%会疼,高分化癌只有41%)。
五、应对方法
-
日常预防
- 饮食注意:吃的东西温度别超过55℃,喝的别超过60℃,环境温度保持22-25℃;
- 口腔护理:每天用含0.12%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搭配软毛牙刷;
- 增强免疫:适当多补点维生素B族(每天吃推荐量的1.5倍)和锌(每天15毫克)。
-
急性期处理
- 冷敷:受伤后12小时内冷敷,每次15分钟,中间隔2小时;
- 局部护理:可以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伤口愈合;
- 饮食调整:暂时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温度37-40℃),别吃辣的、刺激的东西。
-
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一定要马上去医院:- 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还越来越疼;
- 张不开嘴(张口度小于3厘米)或者咽东西困难;
- 发烧(体温超过38℃)或者脖子附近淋巴结肿大;
- 溃疡底部像菜花一样凸起来,或者有颗粒状结节。
特别要注意:根据2023年《头颈肿瘤早诊共识》,40岁以上的人如果口腔溃疡超过2周还不好,最好做个活检病理检查。早期口腔癌(T1N0M0期)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83.7%左右,比中晚期的41.5%高很多。
医生看病时通常会用“三步评估法”:先问清楚疼的感觉(刺痛、烧疼还是闷疼)、多久疼一次、每次疼多久;然后检查局部有没有肿块、牙齿有没有活力;最后拍片子(比如曲面断层片、CBCT)确定病灶范围。这种分层诊断能把误诊率降到8%以下。
上颚疼痛的原因有轻有重,从普通的病毒感染、吃东西弄伤,到严重的牙病甚至肿瘤都有可能。大家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温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