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头晕时还伴随心慌、恶心,可能是身体在发出健康警告,得重视起来。接下来从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查、怎么记症状到怎么管理,给大家说清楚。
一、心脏跳乱了,可能会晕
心脏的跳动由“总开关”窦房结控制,要是电信号传导出问题,心脏就会跳得不正常(心律失常)。这时候心脏泵血不稳定,脑子供血不够,就会突然晕,还可能恶心、心慌。据统计,约35%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会出现这种头晕、恶心的症状。
要特别注意几种危险的心律失常:
- 室性心动过速——可能让心脏泵血突然出问题,危及生命;
- 阵发性房颤——老人常见,症状有时候不明显;
- 窦房结功能不好——可能心跳太慢甚至暂时停跳。
这些问题引起的晕,像坐过山车一样突然来、突然好,和换姿势没关系。
二、晕了要查心脏+脑子,别漏
先查心脏:
- 常规心电图——基础检查,但偶尔发作的异常可能查不出来;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戴个小仪器挂在身上,连续测24-48小时,能把间歇发作的问题揪出来,检出率比常规的高3倍;
- 心脏彩超——看看心脏结构、瓣膜有没有问题,泵血能力好不好;
- 运动平板试验——跑步或踩单车时测心脏,看运动会不会诱发异常。
再查脑子和神经: - 脑血流检查——看看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有没有供血不足;
- 前庭功能测试——区分是脑子(中枢性)还是耳朵(外周性)问题引起的晕;
- 血管造影(CTA或MRA)——查后循环血管有没有堵或窄。
心脏和脑子引起的晕,症状有20%的相似度,容易混淆,所以得两边都查。
三、记个“晕的日记”,帮医生找原因
建议记个“晕的日记”,重点记这些:
- 发作时间:是不是早上起床、吃完饭容易犯?
- 持续多久:是晕超过5分钟还是不到5分钟?
- 诱发因素:是不是累了、生气了、吃了什么东西才犯?
- 伴随症状:有没有出冷汗、看东西模糊、手脚发麻?
- 怎么缓解:歇会儿、喝口水还是别的方法管用?
如果晕是突然来的,没有原因,也没提前征兆,还伴随意识模糊、手脚麻木,得立刻去医院!
四、日常这样做,减少晕的发作
- 环境调整:
- 室内温度别波动太大(上下不超过2℃);
- 极端天气(比如高温、寒潮)少出门;
- 家里光线要柔和,别用频闪的灯。
- 吃的注意:
- 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差不多一个啤酒盖的量);
- 别喝酒、少喝咖啡;
- 多吃含镁的食物,比如菠菜、油麦菜这些深绿色蔬菜。
- 姿势要慢:
- 起床分三步:睁眼躺30秒→坐床边缓30秒→再站起来走;
- 别突然转头;
- 洗澡时坐下来,防止突然站起来晕(体位性低血压)。
- 压力别太大:
- 每天练4-7-8呼吸法:吸4秒→憋7秒→呼8秒,能放松;
- 每周运动150分钟,比如快走、游泳这种中等强度的;
- 作息要规律,别熬夜。
- 定期监测:
- 用智能设备测测心率变异率(HRV);
- 40岁以上每年做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
- 家里要测血压,记下来。
不管怎么自我管理,都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建议35岁就开始每年查心血管。要是反复晕还心慌,赶紧去心内科看看,别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