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言: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也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心脏原因。肥胖是已被证实对心房颤动有因果作用的因素之一,其机制涉及低度炎症反应和心外膜脂肪厚度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不仅在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心血管益处,而且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也表现出通过控制血糖、减轻体重以及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带来的益处。那么,对于18岁以上的非糖尿病肥胖成年患者,使用Tirzepatide是否会影响心房心律失常的风险?
方法: 本研究利用TriNetX研究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18岁以上非糖尿病肥胖成年患者中使用Tirzepatide与未使用Tirzepatide的患者。为减少混杂因素影响,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每个队列共选择16,325名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为在12个月随访期间,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任何类型心房颤动、典型心房扑动、任何类型心房扑动或血栓栓塞性中风的患者数量。
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45 kg/m²。75%的患者为白人,75%为女性。两个队列的基线特征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与未使用Tirzepatide的患者相比,18岁以上非糖尿病肥胖成年患者使用Tirzepatide后,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任何类型心房颤动或任何类型心房扑动的比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降低。然而,两个队列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典型心房扑动或血栓栓塞性中风的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可能可以通过GLP-1类药物的减重和抗炎作用来解释。
结论: 与未使用Tirzepatide的患者相比,18岁以上非糖尿病肥胖成年患者使用Tirzepatide后,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比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降低。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