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损修复需要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现代牙科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如CBCT拍片)和临床情况,把修复方案分成微创填充、牙体加固(冠修复)、缺牙重建(种植牙)三个层级。这种分级方式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度医疗干预。
微创填充:小缺损用树脂或玻璃离子补
如果牙冠缺了不到1/3,用纳米复合树脂补是不错的选择。这种树脂采用纳米填料技术,比普通树脂耐磨40%,和牙齿粘得更牢。治疗时要注意三点:用橡皮障隔开治疗区域,避免细菌污染;分层填充树脂并光照固化,减少树脂收缩对牙齿的刺激;补完牙做脱敏处理,能让牙齿敏感的概率降到5%以下。
后牙相邻面的缺损,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补效果更好——它能慢慢释放氟离子,帮牙齿再矿化、形成防蛀保护层。加了生物活性玻璃的改良型玻璃离子,3年内再蛀牙的概率比传统材料少2/3。
冠修复:缺得多了用牙冠“加固”
如果牙体缺了超过一半,就得做冠修复(如全瓷冠)来重建牙齿结构。现在的全瓷冠用电脑设计、机器制作(CAD/CAM技术),透光性和天然牙釉质几乎一样。关键要注意这几点:牙冠边缘和牙齿的缝隙要控制在20微米内(比头发丝还细),保证紧密贴合;磨除牙体组织时要保留至少1.5mm的空间给牙冠,避免影响咬合;做过根管治疗的牙,建议2周内完成冠修复——及时做冠修复的牙齿保存率能达92%,比未修复的67%高很多。
种植牙:牙根没了选“人工牙根”
如果牙根完全缺失,种植牙已经成为主流修复方案。第四代锥形种植牙表面有微螺纹设计,初期稳定性比普通植体高30%。现在还有这些技术进步:即刻负重技术能让80%的患者当天戴临时牙冠;骨增量材料联合PRF生长因子,能让新骨形成率达75%;数字化导板定位,把种植牙的角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更精准。
规范治疗下,种植牙10年存活率达95%,咀嚼效率能恢复到天然牙的90%左右。
怎么选对修复方案?看这三点
制定修复方案要综合评估三个维度:一是损伤程度——用Black分类法结合CBCT三维影像判断,前牙美学区还要特别关注牙龈类型;二是材料匹配——前牙区用维氏硬度80-120的微填料树脂(硬度适中,更美观),后牙区选硬度150以上的超填料树脂(耐咬合力更强);三是早期干预——浅表性缺损用渗透树脂处理,能阻止68%的早期龋损继续发展。
研究证实,遵循分级治疗原则能让治疗成功率提升23%,平均治疗成本降低18%。建议大家每6个月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早发现微小缺损及时干预,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