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敏感症是很常见的口腔问题,全球大概3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敏感。它的出现和牙齿硬组织的完整度直接相关,得先从牙齿的结构说起。
牙齿防御系统的解剖学基础
牙齿外层是牙釉质,它是人体最硬的组织,莫氏硬度有5.5;中间层是牙本质,里面有密密麻麻的微小管道,每平方毫米能有5万根,这些管道是神经信号传递的通道;最里面是牙髓,藏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如果牙釉质被破坏,牙本质里的小管就会暴露,外界的刺激会通过这些小管传递给神经,让人觉得酸痛。
敏感发生的三大病理机制
- 机械性磨损:比如横着刷牙,时间长了会导致牙颈部出现楔状缺损,研究发现错误刷牙方式每年能磨掉约30微米的牙齿组织。
- 化学性侵蚀:pH值低于5.5的酸性物质会溶解牙釉质里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比如每天喝超过500ml碳酸饮料的人,得敏感的概率是别人的2.8倍。
- 应力性损伤:睡觉磨牙的话,咬合力能达到正常咀嚼的3倍,会让牙齿出现微裂纹,大概45%的磨牙患者都有牙本质敏感的问题。
急性症状的干预策略
当遇到温度刺激出现急性敏感时,可以试试这些办法缓解:
- 局部冷敷:用冰敷袋间断冷敷,每次15分钟,能收缩血管,降低神经敏感度。
- 穴位按压:按合谷穴加上太阳穴按摩,能激活身体自己的镇痛系统,临床试验显示能让疼痛减轻30%到40%。
- 茶多酚漱口:用3%浓度的绿茶提取物漱口,里面的多酚能暂时封住牙本质小管,效果能维持2到3小时。
长期管理的循证方案
刷牙行为优化:
- 牙刷选择:选软毛牙刷,刷毛直径要小于0.2mm,每3个月换一次。
- 刷牙方法: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把牙刷和牙龈成45度角刷龈沟,如果用电动牙刷,震动频率控制在每分钟3万到4万次。
- 牙膏选择:选含0.454%单氟磷酸钠或者硝酸钾的脱敏牙膏,连续用4周,67%的人症状能缓解。
饮食干预措施:
- 吃完酸性食物后,马上用牛奶(pH7.0)漱口,中和口腔里的酸。
- 吃冷热交替的食物时,先用温水过渡一下,缓冲温度刺激。
- 喝酸性饮料用粗吸管,直径要超过5mm,这样能减少饮料和牙齿表面的接触。
专业治疗的适应证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看牙医:
- 自发性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
- 牙颈部的楔状缺损超过1mm;
- 遇到冷刺激后疼痛超过30秒才缓解。 现在口腔科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氟化物渗透疗法(成功率72%)、牙本质粘结剂(封闭率85%)、Nd:YAG激光治疗(单次有效率82%)等,这些都是有循证依据的。
全身健康关联研究
最新研究发现,牙本质敏感和胃食管反流有明显关系(OR=3.2),晚上磨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信号。如果牙本质敏感老不好,建议做全身检查,排除代谢性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疾病。
牙本质敏感虽然常见,但只要做好日常防护,比如正确刷牙、注意饮食,再配合必要的专业治疗,就能有效缓解和控制。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找牙医帮忙,同时也要注意全身健康,因为它可能和一些全身疾病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