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区域之一,聚集着眼睛、鼻子、嘴巴等重要器官,还有密密麻麻的神经和血管。颌面部受伤(比如摔倒、碰撞、车祸)不仅可能留疤影响外观,还会干扰说话、吃饭甚至呼吸功能,了解不同损伤的特点和应对方法,能帮我们减少后遗症。
一、软组织伤:分清类型,正确处理
面部软组织伤主要有五种类型,症状各有特点:擦破皮(擦伤)是皮肤表层破损,伤口常沾着灰尘或异物;淤青肿胀(挫伤)是皮下血管破裂,局部肿起变紫;割伤(切割伤)多为线性伤口,边缘整齐,但可能伤到腮腺导管或面神经(比如嘴角歪斜);撕裂伤是组织被暴力扯破,常见于严重撞击;刺伤入口小但深,可能损伤深层神经(比如眶下神经,会导致脸颊麻木)。
处理要遵循“先止血、后清洁”的原则:第一步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持续按压伤口5-10分钟止血,别来回擦拭;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或干净凉开水)冲洗伤口,把异物冲掉——别用酒精、碘酒刺激伤口。特别注意:面部“危险三角区”(鼻根到两侧嘴角的三角形区域)的伤禁止挤压,否则感染可能逆行到颅内。如果伤口超过1cm长、深到能摸到皮下组织,或在眼角、嘴角等显眼位置,要在6小时内找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缝合,越早处理留疤越小。术后定期换药,留意伤口有没有发红、凸起的瘢痕增生迹象。
二、颌骨骨折:早识别,别乱碰
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15%,常见类型和表现:颧骨骨折会脸塌、张不开嘴、看东西重影;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会“咬不对牙”,像摇椅子似的;下颌骨骨折常伴随牙龈撕裂、牙齿移位。
诊断需要做三维CT,能清楚看到骨折线。处理的核心是“先保命”:如果呼吸困难,先打开气道;出血多先止血。临时固定用头帽颌间牵引装置(头套加牵引绳固定上下颌),别自己掰骨折的地方,以免伤着神经血管。确诊后尽量在3天内做切开复位钛板固定术,让骨头回到原来的位置。
三、牙齿外伤:分情况救,别错过黄金时间
牙齿外伤按严重程度分四类:牙震荡(牙齿有点松、碰着疼);冠折(牙冠断了,露出里面黄色的牙本质);根折(牙根断在中间);完全脱位(牙齿整个掉出来)。
急救关键是“保存掉的牙”:如果牙齿掉了,赶紧捡起来(捏牙冠,别碰牙根),用Hank's平衡液或牛奶泡着(没有的话用生理盐水,别用自来水),保持牙周膜的活力——这层组织能帮牙齿再长回去。再植的时间特别重要:5分钟内装回去成功率90%,30分钟内还有70%,越久越难活。装回去后用弹性夹板固定,定期查牙髓有没有活力(比如牙齿变灰就是牙髓坏死了)。运动员或爱运动的人戴定制硅胶护齿,能降低60%以上的牙齿外伤风险。
四、关键提醒:这些“黄金规则”要记牢
- 冷热敷要分时间:伤后24小时内用冰袋敷(裹毛巾,每15分钟歇5分钟,别冻伤),减少肿胀;48小时后改热敷,帮血肿消下去。
- 伤口别乱处理:别用红药水、紫药水(会遮住伤口情况);有东西扎进眼睛别硬拔;骨折了别自己复位。
- 吃对东西好得快:多吃高蛋白流质(鸡蛋羹、牛奶、豆浆),蛋白质要够(每公斤体重每天吃1.5g,比如60kg的人每天吃90g),别吃太烫的,免得血管扩张又出血。
- 赶紧去医院的情况:脸麻(脸颊、下巴那块)、眼睛转不动或看东西重影、伤口出血超过2小时止不住,立即复查。
现代颌面创伤治疗分三步:急诊处理(止血、保命)、确定性治疗(缝伤口、固定骨折)、功能康复(练说话、吃饭)。规范治疗能让85%的患者恢复原样,但拖着不治的话,咬不对牙的概率会升到40%。建议运动员、司机等易受伤的人学急救课,戴防护装备(头盔、护齿)。万一受伤,先保证能呼吸,赶紧送有口腔颌面外科的医院——这类医院有显微手术能力,能更好处理神经和血管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