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是人类可能面临的最严重诊断之一——但澳大利亚科学家即将取得改变游戏规则的突破。
据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身体与灵魂》国家健康报告显示,超过50%的澳大利亚人担心患上痴呆症,这种担忧在年长者和女性群体中尤为强烈。
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到约1.53亿。在澳大利亚,目前估计有超过43.3万人患有痴呆症,这一数字到2065年可能攀升至100万。
澳大利亚神经科学研究所(NeuRA)首席执行官兼研究所主任马修·基尔南(Matthew Kiernan)教授在其职业生涯中目睹了众多令人心碎的病例,他表示该领域正处于重大突破的临界点。
药物、早期筛查测试及疫苗?
"目前我们开始看到高度靶向疗法的出现,"基尔南教授表示,"今年5月澳大利亚治疗商品管理局(TGA)批准的首款药物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种蛋白会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异常积聚。"
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可使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减缓35%,且在疾病早期使用效果最佳。
该药物多那单抗(澳大利亚商品名为开坦尼/Kisunla)适用于经确诊脑部存在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成年患者。
今年8月,药品福利咨询委员会(PBAC)拒绝了将开坦尼纳入药品福利计划的申请。委员会声明:"虽然临床试验证实多那单抗可能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延缓约六周,但临床医生对此能否转化为患者实质获益存在分歧。委员会认为潜在效益过小且不确定,不足以证明该疗法对患者和医疗系统的负担具有合理性。"
患者需自费使用该药物,年治疗费用在4万至8万美元之间。
尽管遭遇挫折,基尔南教授——他正支持news.com.au与《澳大利亚人报》的"重新思考"倡议——表示一项开创性临床试验旨在完全预防高遗传风险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病发作。
"这非常令人振奋,可能成为游戏规则改变者,"他说,"该研究名为DIAN-TU(显性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网络试验单元)。神经科医生艾玛·德文尼(Emma Devenney)博士正主导这项试验,我们正在治疗具有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异常的人群。他们现已开始使用多那单抗,我们正尝试观察能否预防这些个体的发病。"
基尔南教授将单克隆抗体治疗比作疫苗机制:"事实上,当前尖端科学正聚焦于疫苗研发。我们能否在儿童一岁、两岁或三岁时为其接种疫苗,从而彻底避免未来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或痴呆症?这正是当前研究方向。葛兰素史克(GSK)在澳大利亚设有庞大的全球科研团队,其核心目标就是开发阿尔茨海默病疫苗。未来该疾病或许将不复存在——尽管实现可能需要数十年且仍属假设,但值得了解的是制药行业正为此投入巨资。"
痴呆症血液检测?
当然,多那单抗仅针对痴呆症的一种类型:阿尔茨海默病。
"例如,帕金森病相关的痴呆症由α-突触核蛋白引发;早发性额颞叶痴呆涉及另一种蛋白;血管性痴呆则与心脏血管疾病类似,受血压、胆固醇、糖尿病和吸烟等风险因素影响,"基尔南教授解释道。
鉴于不同痴呆类型需差异化治疗,精准诊断至关重要。"当前重点是开发血液检测技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月批准了首款此类检测,用于筛查磷酸化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tau 217蛋白),TGA现已将其作为诊断工具,"他指出,"该技术源于英国生物银行研究:5.5万名定期接受MRI扫描和血液检测的参与者中,14年后约1400人发展为痴呆症。通过分析过去十年血液中的数十万种蛋白,并借助人工智能筛选,最终确定四种蛋白组合可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最关键的是,这些蛋白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前10年即显著升高。基尔南教授表示,尽管澳大利亚目前尚不具备本土检测能力,但这将是必然趋势:"大约四五年后,患者将从全科医生处转诊至当地病理服务机构进行血液检测。若磷酸化tau蛋白检测呈阳性,即可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提前十年诊断为新型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和研究开辟了全新可能。
人工智能正革新治疗与研究
除分析海量数据外,预测性人工智能也已应用于痴呆症诊断。剑桥大学研究项目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能以81%的准确率预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速度,以及哪些人可能保持稳定,其效能超越现有诊断模型。加州大学另一模型则可在症状出现前七年预测疾病。
研究领域还持续发现痴呆症与其他疾病或因素的关联,当前正探索其与多动症(ADHD)、激素(特别是更年期)乃至疱疹病毒的潜在联系。
尽管行业在取得重大突破过程中仍面临系统性、财政及政治障碍,基尔南教授认同当前是充满希望的时期。"我想传递的信息是乐观与赋能,"他说,"我们讨论的不仅是改善看护者处境或提升患者生命末期的舒适度,更是要为整个社区改善治疗效果和大脑健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