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凯里(Kerikeri)居民玛丽亚·尼科尔(Maria Nicol)表示,在照顾患有痴呆症的父母时,使用“善意的谎言”是一个顿悟时刻。
痴呆症在新西兰日益增多,但许多人对此讳莫如深。作为《北方倡导报》(Northern Advocate)系列报道的第三篇,记者丹尼斯·派珀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症如何影响北地大区居民、早期预警信号以及可获取的帮助资源。
玛丽亚·尼科尔坦言,作为基督徒,她从小被教导不可说谎。但这位凯里凯里居民在帮助照顾两位均患痴呆症的父母时,学会了“善意的谎言”比争执更有效。
尽管父母双方都患有这种进行性脑部疾病带来了巨大压力,玛丽亚最终克服了愤怒和怨恨,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创立痴呆症教育机构“尊严之心”(Dignified Minds)。
她拥有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高级痴呆症研究理学硕士学位,是一名合格的康乐治疗师(diversional therapist)。然而,玛丽亚表示,已故父母比尔(Bill)和罗莎·科比特(Rosa Corbett)才是她最大的老师。
在那些充满冲突的时刻——尤其是面对经常困惑和愤怒的父亲时——她领悟了使用“善意的谎言”让事情更顺利的秘诀。
例如,她的父亲常常担心自己忘记服用日常心脏药物。玛丽亚说,比尔会打电话给妹妹珍妮特(Jeannette)争执,因为他担心漏服药物,或致电药房要求重新开处方。
无论玛丽亚和珍妮特如何安抚比尔他已服药——比如让他在日历上签字确认——他随后都会争辩说那不是他的笔迹。
在发现妹妹因此压力巨大后,玛丽亚设计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比尔:医生说他身体状况良好,无需再服用心脏药物。
玛丽亚表示,这个善意的谎言几乎立竿见影,短短几天内就帮助比尔减轻了担忧。而且,这并没有阻止他在需要时服药——他照常服用后,五分钟后就会忘记。
玛丽亚说,在家中照顾痴呆症父母的六年时间,感觉就像在照看青少年——他们经常不愿洗澡,也无法自己做饭。“这相当有压力。在那将近六年里,我和妹妹学到了很多,因为我们起初一无所知。”
她表示,比尔有时会愤怒、焦虑和困惑(包括视力问题),而罗莎则始终快乐愉悦。
当在家照顾变得过于困难时,两人最终不得不进入护理机构。此时,他们对自身处境几乎毫无意识;玛丽亚说,罗莎经常站在自家厨房说“我想回家”。
“他们最终无法在一起。父亲失去了挚爱,悲痛欲绝,但母亲却非常喜欢——她以为自己在度假。”
玛丽亚后来还在同一家护理机构担任兼职康乐治疗师。“在护理机构,我以为自己得心应手,结果却大出洋相,因为我发现对比尔和罗莎有效的办法对其他人并不适用。我意识到每位痴呆症患者都是如此不同。”
玛丽亚还曾为北地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Northland)担任支持工作者,并在那里开始为护工等提供痴呆症教育培训。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专长后,她于2021年创立了“尊严之心”,旨在向人们展示体验痴呆症患者生活的感受。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痴呆症患者增多,玛丽亚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多了解这种疾病,学会如何让患者处境更舒适,即使这意味着需要说“善意的谎言”。
丹尼斯·派珀是《北方倡导报》的新闻记者,专注于健康和商业领域报道。她拥有20多年新闻工作经验,热衷于报道有影响力的新闻故事。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