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句名言:"一切疾病始于肠道"。尽管他生活于公元前460至377年,远早于现代科技甚至显微镜的发明,但当代研究证实这一观点颇具前瞻性。
人体胃肠道栖息着约100万亿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其中部分免疫细胞持续与肠道微生物进行信息交换,形成精妙的动态平衡。一旦失衡(称为菌群失调),将导致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风和感染易感性等疾病。
肠道内发生着多种生物过程,从维生素和氨基酸合成到不可消化纤维发酵成短链脂肪酸。科学家发现肠道活动深刻影响全身健康。意大利研究人员在《衰老》期刊发表新成果,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探索肠道微生物组与年龄特征的因果关系。他们分析英国生物银行药用蛋白质组学项目的血液与基因数据,涵盖1472种炎症及心脏代谢循环蛋白和18项复杂特征,检验了37项肠道微生物特征与55,130种潜在年龄相关结果的关联。
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与年龄相关黄斑变性、36种炎症蛋白及25种心脏代谢蛋白存在显著因果关系。这表明菌群失调可能直接引发黄斑变性及炎症相关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但研究者强调需更多证据确认此关联,因饮食生活方式等混杂因素未被纳入考量,且既往研究方法差异可能削弱结论可靠性。
该研究将肠道健康与健康寿命(健康老龄化)及总寿命(长寿)建立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肠道健康与炎症疾病呈双向关系:肠道状态影响全身炎症,而炎症疾病同样会破坏肠道平衡。
维护肠道健康需两大核心要素:益生菌与膳食纤维。益生菌指有益菌群,可通过酸奶、开菲尔、泡菜等发酵食品补充;膳食纤维则广泛存在于全谷物、果蔬、豆类及坚果中。当纤维抵达大肠后,有益菌将其转化为短链脂肪酸,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生活方式与肠道健康相互影响:肠道产生睡眠激素,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失眠,而睡眠不足又会加剧肠道问题。运动、压力管理及酒精摄入同样显著影响肠道微生态。
专家建议采取整体健康管理策略:每日摄入充足发酵食品与膳食纤维,保持规律运动;积极缓解压力源并保证优质睡眠;减少糖分与酒精摄入。这些措施不仅能优化肠道微生物组,更将全面提升健康水平,为长寿奠定基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