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治疗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age 3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edscape.com美国 - 英文2025-09-06 00:07:20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70字
本文系统综述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重点分析了溶栓治疗和经皮血管重建术的疗效差异。通过11项随机对照试验和3项大型观察性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75岁以上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绝对获益与年轻患者相当,但出血风险增加1.4%。在血管成形术方面,虽然其可降低30天死亡率和脑出血风险,但在8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的优势不显著。研究建议在医疗条件允许情况下,75岁以上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适合具备专业技术团队的医疗机构。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经皮血管重建术年龄差异药物选择脑卒中出血风险心源性休克治疗推荐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再灌注治疗

1980年代初引入的溶栓治疗彻底改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方式。尽管已有超过10万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75岁以上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获益仍存在争议。表II的综合分析显示,在五项主要安慰剂对照RCT中,高龄患者同样能获得显著疗效。然而,一项更全面的荟萃分析未能证实75岁以上患者具有统计学显著的生存获益,尽管其绝对获益程度与55岁以下患者相当(图1)。近期两项基于人群的分析指出,75岁以上患者使用溶栓剂后短期死亡率未降低,甚至可能增加,这加剧了相关争议。

另一方面,大量RCT和观察性研究数据显示,75岁以下患者若在症状发作12小时内出现持续缺血症状且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溶栓治疗仍具明确疗效。

推荐建议:根据现有证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对75岁以下患者将溶栓列为I类适应症(有益且有效),对75岁以上患者列为IIa类适应症(证据倾向于有效)。

药物选择:在GUSTO-I试验中,阿替普酶(rt-PA)的体重调整方案相比链激酶可使死亡率小幅下降,但疗效随年龄增长而减弱,在75岁以上患者中差异不再显著。GUSTO-III试验对比了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的疗效,30天总体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75岁以上患者中阿替普酶组绝对死亡率低1.4%。因此现有数据尚无法明确指导75岁以上患者药物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减少治疗延迟对于心肌挽救和临床预后的改善比药物选择更为关键。

脑卒中与出血风险:溶栓治疗会使脑卒风险增加3-8/1000患者,且75岁以上是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GUSTO-I显示接受阿替普酶的75岁以上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链激酶组。GUSTO-III发现75岁以上患者中瑞替普酶组的颅内出血风险更高。

在安慰剂对照RCT中,溶栓治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Fibrinolytic Therapy Trialists荟萃分析显示年龄并非出血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这可能反映研究纳入时存在选择偏倚——高龄出血风险患者可能被排除出试验。

经皮血管重建术(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是溶栓治疗的有效替代方案。其优势包括可视化冠脉解剖、更高TIMI-3级血流恢复率及更低颅内出血风险。局限性在于普及率低和治疗延迟。尽管存在局限,现有数据显示经验丰富的团队快速实施时,急诊血管成形术在改善预后方面可能优于溶栓治疗。但针对8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的数据有限,这类人群可能面临更高的治疗相关并发症风险。

GUSTO-IIb试验是对比溶栓与血管成形术的最大RCT,结果显示血管成形术组30天死亡率非显著性降低(5.7% vs 7.0%),复合终点(死亡、再梗死或致残性脑卒中)显著降低(9.6% vs 13.6%)。在70岁以上亚组中存在获益趋势,但80岁以上小样本亚组(n=90)未显示优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阿替普酶组发生8例颅内出血,血管成形术组则无此现象。

近期比较溶栓与血管成形术的观察性研究结果不一。Co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Project显示接受血管成形术的 Medicare 患者30天死亡率更低,且75岁以上患者获益相当。但限制于最佳再灌注适应症患者时,1年死亡率无差异。National 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研究中,血管成形术组住院死亡率反而更高,但在年开展17例以上急诊血管成形术的医院中,该治疗死亡率更低。MITI研究则显示两种治疗的结局相似。

对于心源性休克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SHOCK试验显示血管成形术组6个月生存获益局限于75岁以下患者。75岁以上接受血管成形术者死亡率反而高出41%,这一发现尤为重要,因75岁以上患者占心源性休克病例半数以上。

上述研究的重要局限在于其数据采集于广泛应用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和冠脉支架术之前。这些新型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已被证实,但针对超高龄人群的数据仍很有限。

推荐建议:基于现有数据,ACC/AHA指南推荐在具备资质团队的前提下,急诊血管成形术(可合并支架术)可作为溶栓治疗替代方案,前提是在入院90-120分钟内完成。在缺乏年龄特异性数据情况下,此推荐适用于所有年龄段患者。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室性心动过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
  • 2025年9月《中风》期刊亮点研究2025年9月《中风》期刊亮点研究
  • 新研究显示常见心脏病药物对部分女性或增加死亡风险新研究显示常见心脏病药物对部分女性或增加死亡风险
  • ESC 2025:种族差异影响高血压心血管预后ESC 2025:种族差异影响高血压心血管预后
  • β受体阻滞剂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肌梗死后患者中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肌梗死后患者中的应用
  • 研究显示常用心脏病药物无效或增加部分女性死亡风险研究显示常用心脏病药物无效或增加部分女性死亡风险
  • 冠状动脉疾病(CAD):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既往心肌梗死(MI)或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40%)冠状动脉疾病(CAD):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既往心肌梗死(MI)或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40%)
  • CNIC主导的REBOOT临床试验挑战心肌梗死患者40年治疗标准CNIC主导的REBOOT临床试验挑战心肌梗死患者40年治疗标准
  •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多支血管立即与分期血运重建:MULTISTARS AMI试验 - 美国心脏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多支血管立即与分期血运重建:MULTISTARS AMI试验 - 美国心脏病学会
  • 血管内影像引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栓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血管内影像引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栓负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
  • 管理休克和贫血中的急性心肌梗死:JACC病例报告管理休克和贫血中的急性心肌梗死:JACC病例报告
  • 心血管疾病的脑部特征:心房颤动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不同脑损伤模式心血管疾病的脑部特征:心房颤动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不同脑损伤模式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 更有效且安全的抗凝血药或可替代低剂量阿司匹林更有效且安全的抗凝血药或可替代低剂量阿司匹林
  • 静脉注射抗凝血剂用于心源性休克治疗研究静脉注射抗凝血剂用于心源性休克治疗研究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