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研究发现,超过20%的正常BMI范围成年人存在腹部肥胖问题,使其面临更高的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升高及甘油三酯升高的风险。
心代谢疾病是全球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过去三十年间,心血管疾病病例数从2.71亿增至5.23亿,伤残调整生命年几乎翻倍。
腹部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会通过炎症通路干扰代谢过程,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及血糖调节障碍。2022年糖尿病影响了约8.28亿成年人。
BMI指标常无法准确反映实际脂肪分布,多项研究显示,BMI正常但腰围超标者的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更高。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上的研究《BMI正常但腹部肥胖成年人的心代谢结局》采用横断面设计,调查全球正常体重腹部肥胖的流行率及其与心代谢结局的关联。数据来源于2000至2020年世卫组织91个国家的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素阶梯式监测调查,涵盖非洲、美洲、东地中海、欧洲、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471,228名15至69岁参与者。
腹部肥胖定义为腰围超标(女性≥80厘米;男性≥94厘米)。正常体重腹部肥胖指BMI正常(18.5–24.9)但腰围超标。主要结局指标为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测量通过标准化访谈、身体测量及生化检测完成。
在全球数据集中,腹部肥胖与多种行为及代谢因素相关。腰围较大者更可能报告果蔬摄入不足(比值比[OR] 1.22)和缺乏运动(OR 1.60)。临床数据显示,BMI正常但存在腹部肥胖者患高血压(OR 1.29)、糖尿病(OR 1.81)、高总胆固醇(OR 1.39)及高甘油三酯(OR 1.56)的风险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程度与腹部肥胖风险呈正相关:小学教育(OR 1.53)和中等及以上教育(OR 2.38)较无正规教育者风险升高,非洲地区是唯一例外(中等及以上教育关联风险降低,OR 0.64)。
综合样本显示,21.7%的正常BMI参与者存在腹部肥胖,西太平洋地区最低(15.3%),东地中海地区最高(32.6%)。黎巴嫩国家层面患病率达58.4%,莫桑比克最低为6.9%。
与BMI正常且无腹部肥胖者相比,BMI正常但腰围超标者患不良代谢状况的风险更高。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糖尿病、高总胆固醇(OR 1.39)及高甘油三酯风险均显著上升。
区域差异表现为:美洲地区未见高总胆固醇现象,欧洲未观察到高甘油三酯,西太平洋地区高血压风险未上升。
研究者指出,仅依赖BMI指标可能不足以识别存在正常体重腹部肥胖的高风险人群。
更多资料:Kedir Y. Ahmed等,《BMI正常但腹部肥胖成年人的心代谢结局》,《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2025)。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7942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