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达·查特斯
主要发现
- 通过药物警戒和健康索赔分析,确定了五种全身性药物(包括芬戈莫德和阿哌沙班)存在未被充分认识的黄斑病变风险。
- 研究发现这些药物的黄斑病变发病率比值升高,突显了定期进行眼科监测的必要性。
- 对紫杉醇和伊布替尼观察到了剂量-反应关系,表明更高的累积剂量会增加黄斑病变风险。
- 持续的药物警戒和进一步研究对于确认这些发现并确保早期检测和干预至关重要。
韩国首尔汉阳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确定了5种此前未被充分认识的可导致黄斑病变的全身性药物。由Jiyeong Kim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结合药物警戒信号检测和全国健康索赔分析,识别出发病率比值升高的情况。Kim来自汉阳大学医学院预医学系和医学研究协作中心生物统计实验室。
Kim及其同事在发表于《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JAMA Ophthalmology)的研究中解释道:"药物诱导的黄斑病变是一种相关但可能可预防的、影响黄斑的疾病。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它可导致从细微变化到不可逆视力丧失的视觉障碍。药物诱导的视网膜毒性效应已有充分记录,例如羟氯喹视网膜病变或戊聚糖多硫酸盐黄斑病变;然而,其他与黄斑毒性效应相关的全身性药物的潜在危害可能尚未得到充分探索。"
他们解释称,他们推测通过结合药物警戒信号检测与临床实践环境中的证据,可以更好地识别新的或未被充分认识的潜在毒性药物。
两部分研究设计
他们解释了他们的两管齐下方法。该研究包括用于候选药物识别的不均衡分析,使用了2014年7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15,748份与黄斑病变相关的个案安全报告,以及使用韩国健康保险审查与评估服务(HIRA)数据库进行关联评估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该数据库包含约5000万患者。
主要结果是FAERS中信号检测的报告比值比以及HIRA中黄斑病变的发病率比值、风险比和累积发病率。
分析确定了哪些药物?
分析确定了以下具有未被充分认识的黄斑毒性效应的全身性药物:芬戈莫德(fingolimod)、阿哌沙班(apixaban)、紫杉醇(paclitaxel)、伊布替尼(ibrutinib)和西地那非(sildenafil)。这些药物在FAERS中与黄斑病变信号相关的前30种药物中被列出。
在HIRA中,与暴露前相比,暴露于这些药物后黄斑病变的发病率比值分别为:芬戈莫德1.92(95%置信区间[CI],0.62-5.96)、阿哌沙班3.08(95% CI,2.68-3.54)、紫杉醇2.85(95% CI,1.62-5.02)、伊布替尼3.71(95% CI,2.58-5.34)和西地那非2.75(95% CI,2.17-3.48)。研究报道称,累积发病率范围从芬戈莫德的4.4%到阿哌沙班的15.7%。
作者还观察到紫杉醇(风险比[HR],2.01;95% CI,1.77-2.29)在第三四分位给药与第一四分位相比,以及伊布替尼(HR,4.82;95% CI,1.39-16.81)在第四四分位与第一四分位相比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者强调:"临床医生在为接受更高累积剂量的患者开这些药物时应谨慎,并实施定期眼科筛查以检测黄斑病变,特别是如果后续研究确认这些发现。"
该研究结论称:"这项队列研究通过药物警戒数据和随后的大规模就诊数据库分析,确定了几种此前未被充分认识的黄斑病变风险的候选药物。我们的方法证明了在临床环境中检测和评估药物相关黄斑病变关联的可行性。具体而言,阿哌沙班、紫杉醇、伊布替尼和西地那非与黄斑病变风险增加相关,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在更高累积剂量下。如果后续研究确认这些发现,这些发现突显了持续药物警戒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眼科监测的必要性,以实现早期检测和及时干预。"
参考文献
- Kim J, Ahn SJ, Park J, Gower EW, Chung J. 与黄斑病变相关的全身性药物。《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2025;在线发表于10月23日。
- Khan MJ, Papakostas T, Kovacs K, Gupta MP. 药物诱导的黄斑病变。《眼科-current opinion》。2020;31:563-571。
- Takefuji Y. 药物诱导的黄斑水肿。《Eye (Lond)》。2024;38:2828。
- Marmor MF, Kellner U, Lai TY, Melles RB, Mieler WF; 美国眼科学会。氯喹和羟氯喹视网膜病变筛查建议(2016年修订版)。《Ophthalmology》。2016;123:1386-1394。
- Pearce WA, Chen R, Jain N. 与长期暴露于戊聚糖多硫酸钠相关的色素性黄斑病变。《Ophthalmology》。2018;125:1793-1802。
- Kim J, Kim KE, Kim JH, Ahn SJ. 韩国羟氯喹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实践模式。《JAMA Netw Open》。2023;6:e2314816。
- Kim J, Kwon HY, Kim JH, Ahn SJ. 韩国戊聚糖多硫酸盐的全国使用情况及戊聚糖多硫酸盐黄斑病变筛查实践模式。《Ophthalmol Retina》。2024;8:246-253。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