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外泌体生成、分泌与内化的机制解析

The ins-and-outs of exosome biogenesis, secre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rends in Cell Biology

美国英语生物医学研究
新闻源:unknown
2025-09-16 02:16:04阅读时长3分钟1122字
外泌体生物生成分泌内化多囊泡体胆固醇鞘磷脂货物包装摄取选择性生理病理功能

内容摘要

本文系统综述了外泌体生物生成途径(包括经典MVB途径与非经典途径)、分泌调控机制及内化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胆固醇和鞘脂代谢对囊泡特征的影响、内质网-内体接触位点的关键作用,以及外泌体通过filopodia捕获和受体介导内吞等多途径实现细胞间通讯的机制,为癌症转移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研究亮点

摘要

外泌体是通过多囊泡体(MVB)与质膜融合向细胞外分泌的货物递送囊泡。尽管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已有广泛研究,但调控其生物生成、分泌和内化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最新技术进展揭示了MVB/外泌体结构特征及分泌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综述了这些过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图表说明

图1 多囊泡体(MVB)生成的异质性

(A) 经典MVB生成始于质膜通过内吞作用形成早期内体,成熟为晚期内体并获得CD63标记后形成多囊泡体,最终与质膜融合释放富含CD63的外泌体。插图1显示ESCRT复合物(蓝色螺旋结构)介导的MVB膜剪切过程,形成不同颜色标记的单个ILV或连接簇。底部展示动态ILV通过逆向融合(绿色大ILV)与MVB膜重新结合。插图2显示在晚期内体向MVB成熟过程中,内质网-MVB接触位点介导的miRNA和RISC复合物装载过程,紫色(鞘磷脂)和粉色(胆固醇)线条标记膜微区分布。

非经典MVB生成途径包括:

(B) 谷氨酰胺缺乏条件下回收内体产生Rab11标记的外泌体;

(C) LC3-II阳性自噬体与经典MVB融合形成包含双层膜结构的amphisome,释放LC3-II阳性外泌体;

(D) 蛋白酶体介导的凋亡细胞自噬溶酶体来源的AEVs生成;

(E) 线粒体出芽形成线粒体来源囊泡(MDV)与MVB融合后分泌含线粒体蛋白和mtDNA的外泌体;

(F) 中性粒细胞激活时核膜出芽形成核膜来源MVB(NE-MVB),分泌含LTB4的外泌体。

图2 外泌体分泌、摄取及货物释放

(A) 内质网-MVB接触位点通过Rab7-Arl8b-GTP酶转换调控MVB由降解向分泌命运转变,驱动其沿微管运输。Arl8b-Rab27转换促进分泌型MVB与质膜融合(左)。(B) 插图显示外泌体跨膜转运蛋白(灰色椭圆)或胞外脂肪酶介导的货物释放。(C)非选择性摄取通过巨胞饮途径最终被溶酶体降解;(D)clathrin包被结构、caveolae或受体/HSPG介导的选择性摄取。filopodia可增强外泌体捕获。(E)外泌体通过膜受体激活信号传导;(F)直接膜融合释放内容物至胞质;(G)内化后的多种命运:1)向内质网递送货物;2)外泌体膜与内体膜融合释放内容物;3)溶酶体渗透化释放内容物;4)回收再分泌;5)溶酶体外排。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