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红肉可能驱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
科学家警告称,虽然加工红肉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相关的有害脑部变化,但现有证据尚不充分,需要更多研究揭示其真实风险。
发表于《营养前沿》的综述文章系统分析了加工红肉摄入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的关系。
研究背景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伴随年龄增长的神经细胞渐进性损伤综合征,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症(HD)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近年医疗科学在基因疗法、水疗法、脑能量修复等实验性疗法取得进展,但健康饮食模式如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和MIND饮食已被证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加工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肉类)因其便利性、可负担性和口感风靡全球,但多项研究显示其与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存在关联。本综述旨在总结加工红肉摄入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联的现有证据。
疾病发展机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及钙信号传导障碍相关:
- 氧化应激:过量自由基导致DNA、蛋白质、脂质等大分子损伤,引发细胞坏死与凋亡
- 线粒体功能障碍:加剧自由基生成与消除失衡,影响能量代谢
- 神经炎症:促炎介质过量产生触发神经毒性蛋白聚集,导致神经元损伤
- 钙离子异常:过量钙离子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这是AD的两大核心病理过程
其他相关机制包括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DNA异常修复、兴奋性毒性、自噬作用及铁死亡等。
加工红肉的风险因素
加工红肉中多种成分可能促进神经退行性病变:
- 甲硫氨酸:过量代谢产生有毒副产物,诱发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
- 铁元素:过量积累促进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聚集(AD/HD患者脑组织中存在铁沉积)
- 钠盐:破坏钠离子稳态导致突触功能障碍,引发海马过度活跃(AD早期特征),同时促进β淀粉样蛋白聚集
- 亚硝酸盐/硝酸盐:作为防腐剂,通过亚硝化应激促进PD退化(ALS患者体液中检测到高浓度)
- 磷脂酰胆碱: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可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及胶质细胞极化
值得注意的是,肉类中的血红素可能通过结合Aβ肽抑制其聚集,显示潜在双向作用。
核心结论
现有研究提示过量加工红肉摄入可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但存在以下局限性:
- 样本量小、剂量未标准化、疾病分类不足
- 加工红肉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在其他食物烹饪时产生
- 混杂因素(饮酒、吸烟、压力)影响因果判断
研究强调需进一步探索加工红肉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