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新闻由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25年TCT会议的Medical Dialogues新闻局报道。
根据苏珊娜·J·巴伦博士在TCT 2025上公布的ShortCUT试验结果,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在实现最佳支架扩张方面被发现不劣于血管内碎石术(IVL)。研究还发现,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以显著更低的手术成本提供了相似的程序性和临床结果。
ShortCUT试验是首个充分把握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血管内碎石术与其他球囊基设备治疗钙化冠状动脉疾病的效果。该试验在美国21个中心招募了413名患者,包括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且经血管内超声(IVUS)证实为中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STEMI、心源性休克或血管过度扭曲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IVL或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前,无论是否计划进行旋磨术。主要终点是由独立IVUS核心实验室裁定的术后最大钙化负荷部位的最小支架面积(MSA)。
在整个研究人群中,IVL组的平均术后MSA为8.6±2.5 mm²,切割球囊组为8.0±2.4 mm²。组间差异0.6 mm²满足预先规定的非劣效性标准(p=0.007)。在优效性检验中无统计学差异(p=0.993)。支架扩张、钙化断裂率和策略成功率(定义为支架输送后残余狭窄<20%且无需使用替代设备)在两组间相似(IVL组89.7% vs. 切割球囊组89.2%)。
在亚组分析中,接受计划旋磨术的患者中发现结果一致。在未计划进行旋磨术的患者中,IVL实现了稍大的MSA(8.8±2.7 mm² vs. 7.7±2.3 mm²),尽管两种方法都产生了高支架扩张率和相似的钙化断裂模式。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未达到非劣效性,但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组间血管大小的差异,因为支架扩张和断裂指数相似。
安全性结果良好,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手术中不良事件和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完全相同,均为2.9%。与设备相关的并发症(如穿孔、突然闭塞或显著夹层)发生频率低且相似。
然而,一个显著的发现是两种技术之间的巨大成本差异。每目标血管的平均总手术成本,IVL为13,051美元,而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为9,409美元,成本差异为3,632美元(p<0.001)。这一成本差距在计划和非计划旋磨术队列中保持一致。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血管内影像引导下,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显著钙化冠状动脉病变的合理、经济有效且广泛可获得的IVL替代方案。虽然两种技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相似,但切割球囊方法的较低手术成本可能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对成本敏感的医疗环境中。
参考文献: Suzanne J. Baron等人,《ShortCUT试验:Shockwave碎石术与切割球囊治疗钙化冠状动脉疾病的比较》,2025年TCT会议,旧金山。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