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旨在分析美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死亡率数据及相关死因。
研究显示,在美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在婴儿期最高。
根据2025年1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无论病情严重程度如何,美国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死亡率在婴儿期均达到峰值。目前少有基于人群的研究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COD)。
研究团队利用STAR1项目数据开展此项研究,该项目是在美国7个州进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人群研究。研究评估了2010至2019年间至少接受过一次医疗服务的0至45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218,863),分析其死亡年龄和死因。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定义为单心室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非重症则定义为需要分流术或仅存在瓣膜病变的先天性心脏病。研究人群中有五分之一(21%)为重症患者。入组时,重症患者中43%为婴儿,非重症患者中52%为婴儿。
患者死亡比例为3.2%,其中48%的死亡患者属于重症组。重症患者的死亡率(7.6%)显著高于非重症患者(2.1%)。在婴儿群体中,11%的重症患者和2%的非重症患者死亡,分别占重症组总死亡的60%和非重症组总死亡的55%。
婴儿期重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每10万活产婴儿11,715例)远高于非重症组(每10万活产婴儿2,222例)。
三个州报告了死亡原因数据,涵盖40%的重症死亡患者和41%的非重症死亡患者。重症组最常见的根本死因为心脏相关疾病。在年幼死亡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本身是最主要死因;随着年龄增长,获得性心血管疾病(CVD)作为死因的比例逐渐上升。最常见的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死因为心力衰竭,该死因的发生率从11-20岁年龄段的每10万人年9例,上升至41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每10万人年197例(P<0.05)。
在非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30岁前非心脏性根本死因占主导地位;而30岁后,获得性心血管疾病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研究作者总结指出:"无论重症还是非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婴儿期死亡率均最高。重症组的死亡率始终高于非重症组,且全生命周期内死亡多与心脏疾病相关。40岁以上患者中,80%的死亡由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血管疾病导致,这凸显了建立先天性心脏病专科护理体系和强化全生命周期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必要性。"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