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否成为新的全球流行病
心力衰竭激增现象揭示疫情对人类健康的持久影响
2023年3月,我曾作出一个预测:心力衰竭将成为下一场重大流行病。这一判断并非基于猜测,而是源于对疫情相关科学证据的审慎分析。时至今日,数据正逐步证实我所担忧的情况。
心力衰竭过去主要被视为影响老年人群及基础疾病患者的病症,如今却在年轻人群中迅速蔓延,数字令人震惊。更令人忧心的是,我们对其成因及应对措施仍缺乏清晰认知。
29岁医生的真实案例
英国广播公司近期报道了一位29岁医生被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案例。她在医学院三年级学习期间出现心悸和呼吸困难症状,病情持续恶化直至进入心脏移植等候名单。病因?未知。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大量病例被归类为特发性——即原因不明。但在疫情背景下,我不得不质疑:我们是否刻意忽略了房间里的大象?
数据揭示的严峻现实
美国心力衰竭学会最新研究呈现了令人警醒的图景:
- 美国心力衰竭患病率预计将从670万上升至2030年的870万
- 年轻人群及少数族裔群体病例增幅尤为显著
这绝非渐进式趋势。数据显示增长显著加速,尤其在疫苗接种率高且病毒持续传播、重复感染频发的地区。
科学证据解析
日本一项开创性研究通过PET扫描观察接种与未接种人群的心脏葡萄糖摄取情况,结果触目惊心:
- 健康未接种者心脏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葡萄糖摄取量极低
- 接种者心脏则呈现异常葡萄糖摄取,这是心脏应激与炎症的明确标志
这意味着什么?接种后尤其是经历多次病毒感染的人群,心脏可能难以正常运作。这与"多重打击"假说高度吻合——持续的应激源(如重复感染和免疫激活)会不断累积损伤。
中村武宏等研究者在《放射学》期刊2023年第308卷第3期发表的论文《无症状SARS-CoV-2接种与未接种患者PET/CT心肌18F-FDG摄取评估》证实了该现象。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