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我最初在食品银行做志愿者是出于一点私心——这让我感觉良好。但后来结交了一些新朋友,这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容易(我66岁)。最近看到新闻说志愿服务有益认知健康,想了解更多详情。
医生回复:首先祝贺您投身这项有意义的事业。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粮食不安全问题在美国日益严峻且真实存在,您提供的食物帮助了原本可能挨饿的成人与儿童。正如您所体验到的,志愿服务的附加价值在于能丰富个人生活。
志愿服务带来的情感满足显而易见,但社区志愿者们反馈的益处远超个人成就感。意外收获之一是拓展了社交联结,志愿者们普遍反映这能改善情绪、提升技能、增强自信并降低压力。同时还能强化社区归属感,甚至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志愿服务与认知能力提升的潜在关联,该成果近期发表于《社会科学与医学》期刊。研究获得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及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资助。
这项研究分析了3万名51岁以上成年人二十余年的健康数据。报告显示,每周投入2-4小时帮助他人的人群展现出独特优势:与未参与志愿服务者相比,规律志愿者的认知衰退风险降低15%至20%。帮助形式涵盖社区正式志愿服务及协助亲友邻居,包括购物、烹饪、清洁、托儿、交通接送、医疗陪同,以及提供房屋维修、园艺、宠物照护或税务申报等专业技能。
另一项整合既往研究的分析指出,规律志愿者的情景记忆与工作记忆更佳,语言流畅性维持时间也长于非志愿者。日本同类研究同样发现助人者抑郁、焦虑及孤独感发生率更低。
多项研究揭示了志愿服务的多重获益机制:增强心理、身体及情感参与度,以及助人过程中获得的生活目标感。正如您亲身体验且持续研究所证实的,帮助他人的行为不仅惠及受助者,更使施助者自身受益。
请将您的问题发送至askthedoctors@mednet.ucla.edu。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