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佛山五区在夏季暴发了基孔肯雅热疫情,累计确诊超4000例,其中顺德区就达3900例。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因蚊虫叮咬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2.5万,像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是常见的蚊媒疾病。此前有一位22岁产妇因乙脑感染昏迷进入ICU,这一案例凸显了蚊媒疾病对个人健康的致命威胁,也反映出蚊虫传播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全球蚊媒疾病威胁大揭秘:现状与典型案例
- 数据惊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疟疾堪称“头号杀手”,每年夺走约60万人的生命,非洲儿童是主要受害者。登革热每年的重症病例数以万计,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死率在5%-35%,幸存者中30%-50%会留有后遗症。
- 区域聚焦:以佛山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为例,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关节痛、发热等症状。目前基孔肯雅热呈现全球扩散趋势,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 气候影响大:全球变暖让蚊虫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原本属于温带的地区也面临着热带病的威胁,比如原本非传统疫区现在也出现了蚊媒疾病。
疾病传播机制:气候变暖如何“帮凶”
- 传播链条复杂:蚊子作为病媒,疟原虫、登革病毒等病原体在其体内发育成熟后,会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而且蚊虫的生命周期与环境的温湿度密切相关。
- 气候与疫情关联:气温升高让蚊虫的活跃期延长,病毒在其体内的繁殖周期也加快。比如东南亚的登革热疫情就和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 城市化隐患多:城市里的积水容器、垃圾堆积等为蚊虫提供了绝佳的孳生环境。佛山的病例显示,城乡结合部在防控上存在薄弱环节。
分层防控策略:个人防护指南大公开
- 个人防护要做好:可以使用纱窗、蚊帐等物理屏障防蚊,也可涂抹含避蚊胺或柠檬桉油成分的驱蚊剂,穿长袖衣物。孕妇、儿童等高危人群更要做好特殊防护。
- 环境治理不能少:要及时清除孳生地,像翻盆倒罐、清理积水。社区应定期开展灭蚊行动,科学使用除虫菊酯等杀虫剂,但要注意环保和抗药性问题。
- 疫苗与医疗干预:现有乙脑疫苗、黄热病疫苗等,要按照建议接种。重症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比如乙脑患者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如呼吸支持。
- 公共卫生预警强:要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蚊虫日”的宣传策略,社区网格化管理在防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蚊媒疾病的威胁长期且复杂,个人、社区和政府需要形成防控合力。就像佛山疫情,如果忽视环境治理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大家要从日常防蚊小事做起,如清理积水、使用防护用品,同时关注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政策,共同降低蚊媒疾病风险。正如世界卫生组织警示的,对抗蚊媒疾病,不仅是为了个人健康防御,更是对全球公共卫生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