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受伤别慌!五感异常预警+黄金止血法详解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2 16:24:16 - 阅读时长5分钟 - 2056字
头部撞击后的应急处置流程,涵盖症状识别、止血技巧、影像检查及感染防控四大核心环节,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现场处理方案,帮助公众建立科学急救意识
颅脑损伤头部外伤破伤风预防CT检查神经外科应急处理伤口护理意识障碍颅内出血急救知识
头部受伤别慌!五感异常预警+黄金止血法详解

头部如果被铁器等尖锐物品撞到,有可能出现开放性颅脑损伤,这时现场处理和后续观察很关键。首先要留意“五感有没有异常”:比如看东西持续重影、某块视野突然看不到;耳朵一直耳鸣、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站不稳、总觉得要摔倒;闻到不存在的味道(比如焦味、金属味);或者味觉乱了,吃什么都没滋味、甚至有奇怪苦味。这些症状可能提示颅底骨折或脑组织受伤,得警惕。还要注意“延迟出现的危险信号”:刚开始看着没事,但6小时后突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甚至喷出来)、意识模糊(比如叫不醒、说话糊里糊涂),这很可能是颅内迟发性出血,得马上送医。孩子的表现要特别注意——要么哭闹不停、怎么哄都没用,要么反常地安静、连平时喜欢的玩具都不碰;老人如果分不清白天晚上、认不清家人(比如把儿子叫成爸爸),也得赶紧检查。

现场止血的科学操作

碰到开放性伤口,止血要记“三不”:别拔扎进身体里的异物(比如铁钉、玻璃),拔了可能会捅得更深、出血更凶;别随便冲深部伤口(比如伤口里能看到骨头),乱冲会把细菌带进去;别自己涂药膏(比如红霉素、云南白药粉),反而可能堵着伤口、加重感染。正确的做法是:用无菌纱布叠成方块,直接压在伤口上至少10分钟,期间让头保持不动(别晃来晃去)。如果纱布渗血了,就在原来的纱布上再加一层新的继续压,千万别把已经凝血的纱布揭掉——揭掉会把刚结的血痂弄破,又开始大出血。
还要注意:别用酒精直接冲伤口深部!酒精会烧坏神经组织,更疼还影响恢复。表浅的小伤口可以用生理盐水冲干净,伤口周围的皮肤能用碘伏擦(但要避开眼睛、鼻子、耳朵这些黏膜部位)。如果头皮裂伤超过2cm宽(比如伤口能塞进一根手指),可以用“八字缝合”的方法暂时把伤口合起来(比如用干净的绷带交叉扎紧),能减少出血量。

影像学检查的黄金时机

头部受伤后,尽早做头颅CT很重要——研究发现,伤后3小时内做CT,颅内出血的检出率能提高40%。急诊科有个“加拿大CT头颅损伤规则”,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就得立刻做:年龄≥65岁、吐了2次及以上、受伤机制危险(比如从2米以上高处摔下来、被车撞)、手脚没力气(比如抬不起胳膊、走不了路)、说话不清楚(比如结巴、说不出完整的话)。要注意,约15%的颅骨骨折患者第一次CT可能查不出来,如果之后还头疼、头晕,24小时后得再复查一次。
孩子做CT可以选“低剂量螺旋CT”,辐射量比常规CT少60%,更安全。如果出现“熊猫眼”(眼眶周围青一块紫一块)或者“耳后瘀斑”(耳朵后面皮肤发青),大概率是颅中窝骨折,得重点看有没有脑脊液漏——比如耳朵或鼻子流清水样的液体(不是鼻涕,是透明的),这时候别堵、别擤,让液体自然流出来,不然会把细菌压进颅内。

破伤风预防的科学认知

铁器造成的开放性伤口属于“高风险污染伤口”,感染破伤风的概率能到25%,得重视预防。根据2023版《创伤后破伤风防治指南》:如果之前没打够破伤风疫苗(比如只打了1针,没完成3针基础免疫),要在24小时内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如果已经完成全程接种(3针基础+加强)、且最后一针在5年内,只需要补打0.5ml破伤风疫苗就行。
有几类人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的人(比如长期吃激素的)、老人,就算之前打过疫苗,也建议加打TIG——因为他们的免疫力弱,疫苗效果可能不够。伤口处理后,每天要看看有没有红肿、发烫、流浓水;如果出现“牙关紧闭”(张不开嘴、像被卡住了)、“角弓反张”(后背拼命往后弯、像一张弓)、肌肉发硬(比如脖子直挺挺的、没法低头),这是破伤风的典型表现,得立刻去感染科。

康复期管理要点

出院后要做好“三个阶段的观察”:前72小时(3天内)重点看“颅内压高不高”——比如头疼得像要炸开、吐得特别急(喷出来)、眼睛看东西模糊,这可能是脑水肿,得赶紧回医院;第4-7天关注“神经功能有没有恢复”——比如之前抬不起的胳膊能不能举起来、说话是不是越来越顺(比如之前说“吃饭”说成“饭吃”,现在能说完整);2周后要复查脑电图,看看认知功能怎么样(比如记不记得昨天吃了什么、能不能算简单的算术题)。可以用“改良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自己测:能正常上班、上学,就是恢复得好;需要别人帮忙穿衣服、做饭,就是中度残疾,得继续康复。
饮食上可以多吃点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三文鱼、鳕鱼)、亚麻籽、核桃,这类物质能减轻神经炎症,帮着修复脑组织。睡觉的时候把床头抬高15度(比如用两个枕头垫着),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脑袋不会胀得慌)。还要记住:伤后3个月内别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跳绳、打篮球),尤其是脑震荡患者——恢复期参加对抗性运动(比如足球、拳击),猝死风险会高3倍,千万别大意。

总的来说,头部被尖锐物品撞后,现场要先看“五感异常”和延迟症状,止血守“三不原则”,及时做CT,重视破伤风预防,康复期做好分阶段观察和生活调整。如果出现危险信号(比如意识模糊、喷射性呕吐、牙关紧闭),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早处理能大大降低留后遗症的风险,帮着更快恢复正常生活。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钉子扎入骨骼莫擅动!解析错误处理的三大风险钉子扎入骨骼莫擅动!解析错误处理的三大风险
  • 嘴角歪斜当心颅内肿瘤?医生解析神经受压机制嘴角歪斜当心颅内肿瘤?医生解析神经受压机制
  • 脑出血急救关键:分清4种类型科学应对,预防这样做脑出血急救关键:分清4种类型科学应对,预防这样做
  • 头部受伤别硬扛!黄金1小时急救与三级防护策略头部受伤别硬扛!黄金1小时急救与三级防护策略
  • 脑外伤急救与康复关键步骤:科学处置降低后遗症风险!脑外伤急救与康复关键步骤:科学处置降低后遗症风险!
  • 别让烫食硬物伤食道!嚼够20次+控温180℃防癌变别让烫食硬物伤食道!嚼够20次+控温180℃防癌变
  • 脖子变粗别慌!甲状腺自查三步法+沿海防癌关键点脖子变粗别慌!甲状腺自查三步法+沿海防癌关键点
  • 肝癌早防三步走降低风险肝癌早防三步走降低风险
  • 警惕!这些日常习惯伤食管 六步预防方法警惕!这些日常习惯伤食管 六步预防方法
  • 肺结节分型解读——科学随访降低肺癌风险肺结节分型解读——科学随访降低肺癌风险
  • 抗癌饮食关键:大蒜静置+三三原则,科学降低癌症风险抗癌饮食关键:大蒜静置+三三原则,科学降低癌症风险
  • 夜间骨痛加剧?这四个信号可能是骨肿瘤预警!夜间骨痛加剧?这四个信号可能是骨肿瘤预警!
  • 精准分型+三步早诊,乳腺癌治愈率超90%精准分型+三步早诊,乳腺癌治愈率超90%
  • 科学支持癌症家属:三步降低焦虑提升治疗40%科学支持癌症家属:三步降低焦虑提升治疗40%
  • 警惕舌癌:溃疡超2周需自检 控温饮食可防警惕舌癌:溃疡超2周需自检 控温饮食可防
  • 喝对咖啡降肾癌风险:科学饮用方案与最新研究喝对咖啡降肾癌风险:科学饮用方案与最新研究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