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牙齿剧烈疼,还带着同侧脸和头一起痛,可别只当是“上火”——这很可能是牙髓炎在作怪。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急症,疼得“串着走”“晚上更凶”的背后,藏着牙齿神经和结构的特殊规律。
为什么牙疼会“串”到脸和头?
我们牙齿里的牙髓神经,属于三叉神经的分支——三叉神经像一张“网”,分成眼支、上颌支、下颌支,覆盖整个脸和头部。当牙齿硬组织(比如牙釉质、牙本质)被细菌蛀穿,炎症会刺激牙髓里的神经末梢(主要是特别敏感的Aδ和C类纤维),产生异常电信号。这些信号沿着三叉神经传到大脑,就会让人觉得剧烈疼痛;再加上三叉神经的“网状分布”,疼会“串”到其他区域——比如下颌后面的磨牙坏了,疼可能传到太阳穴、耳朵后面甚至喉咙;前门牙的问题,可能疼到前额或者眼眶下面。有数据说,约78%的牙髓炎患者都会有这种放射性疼痛。
牙髓炎的疼为什么特别厉害?
除了神经传导,牙髓腔的“封闭结构”也会加重疼痛。牙髓被没有弹性的牙硬组织紧紧包着,一旦发炎渗出液体,腔里的压力会快速升高3-5倍。这种高压会直接压迫神经末梢,让人觉得持续的钝痛;还会让炎症因子(比如前列腺素E2)通过牙根尖的小孔扩散,跑到翼腭窝刺激蝶腭神经节,连喉咙都跟着疼。
怎么认出牙髓炎?记住4个疼的特点
要早期发现牙髓炎,得抓住四个典型表现:
- 自发疼,晚上更重:没有刺激就突然疼起来,一阵一阵的,平躺时头面部静脉压力高,所以晚上疼得更厉害(89%的患者都有这个特点);
- 怕冷热刺激:喝凉水、吃热饭会让疼加剧(93%的人对温度敏感);
- 定位模糊:说不清楚具体哪颗牙疼,甚至觉得“半边脸都疼”(约65%的人会这样);
- 放射性疼痛:疼会“串”到脸、头或喉咙(急性期72%的人有)。
这四个特点凑在一起,大概率是牙髓炎在“搞事”。
疼得厉害时,先做这3件事
如果暂时没来得及去医院,可以试试这几个科学的应急方法:
- 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冰毛巾敷疼的那边脸,15分钟敷、15分钟歇,能收缩血管、降低神经敏感度,缓解疼痛;
- 半躺休息:保持45度左右的半卧位,能减轻头面部静脉压力,比平躺疼得轻;
- 用抗菌漱口水: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能减少口腔里的细菌,暂时控制炎症。
但要注意:千万别盲目吃镇痛药,会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后续诊断。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就诊
如果有以下信号,说明情况变严重了,得立刻去医院:
- 疼了12小时还没缓解;
- 脸肿了或者张不开嘴;
- 发烧超过38℃(可能已经引发间隙感染)。
临床数据显示,及时治疗的牙髓炎患者,成功率能到91%;要是拖着,可能会发展成颌骨骨髓炎,甚至影响全身健康。
做好5点,预防牙髓炎复发
要避免牙髓炎再来“找事”,得建立系统的防护习惯:
- 定期检查: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牙周检查,早发现小蛀牙;
- 及时补龋:有蛀牙赶紧充填,别让细菌钻到牙髓;
- 纠正咀嚼习惯:别总用一边嚼东西,能减少牙齿磨损40%;
- 做好清洁:用电动牙刷加牙线,比普通牙刷多清65%的牙菌斑;
- 外伤及时处理:牙齿撞掉或移位后,赶紧复位,能保留85%以上的牙髓活性。
口腔健康从来不是“局部问题”——牙髓炎的疼是身体发出的系统性警示,提醒我们要重视牙齿的“小伤口”。搞懂疼的原因、学会暂时缓解的方法、做好日常预防,才能把牙髓炎的危害降到最低。要是出现典型的“串着疼”“晚上加重”,别犹豫,赶紧去口腔科做系统检查,早处理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