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是不少人的“小麻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辣上火了”,但其实这背后可能是牙床在发“健康警报”——它不仅和口腔清洁有关,还可能关联全身健康,得找准原因好好应对。
牙龈出血的“幕后黑手”——不是只有“上火”
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归为“上火”,但常见原因其实有三个:
第一个是牙结石“磨”的——平时刷牙没刷干净,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龈边堆成软垢,慢慢变硬成牙结石,就像贴在牙床上的“硬污垢”,天天摩擦牙龈,一刷牙或咬苹果就会出血;
第二个是牙周炎在“搞事”——如果牙龈反复红肿没管,会变成慢性牙周炎,牙龈里的血管变脆弱,稍微碰一下就会渗血;
第三个是免疫力“掉链子”——最近熬夜、加班、压力大,免疫力下降,口腔里的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牙龈局部感染,出血也就跟着来了。
要注意的是,牙周里的坏细菌还能顺着血液跑到全身,比如影响心脏、血糖,所以牙龈出血不是“局部小问题”,可能藏着全身健康隐患。
遇到牙龈出血,这样应对才对
突发牙龈出血别慌,先做这几步:
第一步:先查口腔——去医院让医生看看,到底是牙结石堆多了,还是牙周发炎了;
第二步:清掉“顽固污垢”——如果是牙结石惹的祸,做个超声波加喷砂洁牙,能清掉90%以上的硬牙结石,把牙龈边的“摩擦源”彻底去掉;
第三步:对付急性炎症——如果牙龈正肿着疼,医生会用双氧水冲洗牙龈沟,再涂些抗菌的东西,帮着消炎症;
另外,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点清热解毒的中药,再补点维生素C,帮牙龈恢复韧性。
日常这样护,让牙龈不“闹脾气”
要让牙龈稳稳的,日常护理是关键,记住这些简单方法:
刷牙要“讲方法”——每天刷3次牙(早、中、晚),每次3分钟,刷完30分钟内别吃东西;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毛斜45度贴在牙龈和牙齿的交界处,小范围轻轻来回刷(别用太大力“戳”牙龈);后槽牙缝隙大的地方,用牙缝刷清清,别让食物残渣藏在里面;
吃对食物护牙龈——多吃“彩虹蔬果”:橙色的(胡萝卜、橙子)补β-胡萝卜素,帮牙龈抗氧化;紫色的(紫葡萄、桑葚)含花青素,能让牙龈的毛细血管更结实,不容易出血;别总吃太烫的东西(比如刚出锅的汤面),避免刺激牙龈;每天喝杯酸奶或吃点奶酪,发酵乳里的益生菌能帮着平衡口腔菌群;
智能工具辅助护牙——现在有不少方便的工具,比如带压力感应的电动牙刷,能提醒你别刷太用力;智能牙线盒能记你用牙线的次数,帮你养成每天用牙线的习惯;反复出血的人,还能用唾液检测试纸测测有没有牙周坏细菌,早发现问题。
这些情况,必须马上看医生
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别拖,赶紧去医院:
- 出血超过3天还没停,就算不用力碰也在渗血;
- 牙龈肿得鼓起来,摸起来有“波动感”(像里面有液体);
- 嚼东西的时候牙龈疼得越来越厉害;
- 牙齿开始松动,咬东西没力气。
还要注意,有些牙龈出血可能和全身病有关——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牙周炎症会更严重;中年以上的人,最好定期测测基础代谢,排除糖尿病、高血压这类可能影响牙龈的问题。
牙龈是口腔的“健康哨兵”,出血不是“小毛病”,而是在提醒你牙床或身体可能出了问题。找准原因、及时处理,日常做好清洁和护理,才能让牙龈稳稳的,守住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