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引发蛋白质异常修饰而导致功能改变。蛋白质负责人体所有功能,从组织生长到代谢调节再到免疫防御,其功能常通过翻译后修饰(PTM)进行调控。这些化学修饰包括添加磷酸基团或糖链,会影响蛋白质行为、细胞定位和存续时间。
当PTM异常时,蛋白质可能引发癌症、心脏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解修饰位点可预测突变如何影响健康,例如DNA突变可能破坏原有修饰位点、产生新位点或改变邻近区域功能。
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开发的DeepMVP人工智能模型,揭示蛋白质修饰连接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分子机制。"这项发表于《自然方法》的研究对开发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贝勒大学Lester and Sue Smith乳腺中心教授兼分子与人类遗传学教授张冰博士表示。
"DeepMVP能预测蛋白质修饰位点及其受影响的突变",共同第一作者张实验室博士后王晨蔚介绍。研究团队构建包含397,524个已知修饰位点的PTMAtlas数据库,通过系统整合241个公共数据集,聚焦六种常见翻译后修饰类型。
PTMAtlas覆盖数千种人类蛋白质的近40万个修饰位点,相较其他数据库更全面准确,甚至能预测新冠病毒蛋白的修饰位点。测试表明DeepMVP在235组已知突变-修饰关联中,81%正确预测修饰位点,97%准确判断修饰强度变化方向,表现优于现有8种AI工具。
"该模型可应用于癌症、神经疾病和心血管研究,加速遗传学、肿瘤生物学和药物开发领域进展",张冰博士指出。DeepMVP已通过 向全球科研人员开放。
本研究获得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CPTAC奖助(U24CA271076)、德州癌症预防研究所奖助(RR160027)、麦克奈尔医学研究院及NVIDIA公司提供的Titan XpGPU支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