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及凯斯西储大学主导的研究发现,部分被诊断为"一级分组(GG1)"前列腺癌的患者实际风险高于活检结果。研究指出单纯依赖活检分级可能导致疾病风险低估,使部分患者错失手术或放疗的最佳治疗时机。由于活检仅取前列腺局部组织,可能遗漏更具侵袭性的癌细胞。
这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杂志》(JAMA Oncology)的研究显示,结合其他临床特征评估时,GG1级癌症患者中有六分之一实际存在中高风险特征。"我们不希望漏诊那些初始活检表现为一级分组但具有侵袭性的癌症。"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泌尿外科副教授Bashir Al Hussein博士强调,"这种风险低估可能导致治疗不足并引发不良预后。"
研究结果对当前是否应移除GG1肿瘤"癌症"标签的讨论提出警示。"存在'低级别'与'低风险'等同的误解,我们的数据明确显示两者并不等同。"凯斯西储大学泌尿外科副教授Jonathan Shoag博士指出,"试图重新命名GG1的主张存在误导,因为许多活检显示GG1癌症的患者若未接受治疗,其肿瘤可能在余生中引发严重问题。"
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癌症研究所SEER项目2010-2020年间收集的30万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数据,其中约11.7万例被归为GG1级。当结合PSA水平、肿瘤体积等参数分析后,发现超过1.8万例患者实际存在需积极治疗的高风险癌症。数据显示,约30%本应接受积极治疗的GG1患者仅接受主动监测。
"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方法向患者解释GG1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作者New York-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生Neal Arvind Patel博士表示,"临床医生应基于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制定治疗决策,而非简单采用统一标准。"
该研究得到纽约社区信托基金会Frederick J.和Theresa Dow Wallace基金支持。Karen Hopkin为威尔康奈尔医学院自由撰稿人。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