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会扭曲你的思维吗?关于人工智能诱发精神病的警示AI Psychosis: Symptoms, Risks and How to Stay Safe | Built In

环球医讯 / AI与医疗健康来源:builtin.com美国 - 英语2025-09-10 18:52:45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15字
本文通过多个案例揭示"AI精神病"现象,描述了用户与聊天机器人过度互动后产生偏执妄想、行为失常等精神病性症状,并从精神医学角度分析高危人群及预防措施,探讨了生成式AI的谄媚机制如何加剧认知扭曲,最终提出设置使用时限、事实核查、保持人际联结等应对策略。
AI精神病ChatGPT精神健康危机偏执妄想认知扭曲高危人群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公共健康危机精神科支持
ChatGPT会扭曲你的思维吗?关于人工智能诱发精神病的警示

专家警告称,过度使用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可能扭曲现实感知。以下是您需要了解的自我保护措施。

撰写:埃伦·格洛弗

审校:萨拉·B.T. 蒂尔(2025年9月3日)

现象概要:

"AI精神病"病例正在增加,表现为人们对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形成强迫性依赖,进而产生偏执性妄想,甚至行为失控。专家建议通过设置时间限制、事实核查以及优先发展真实人际关系来应对。

我们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正在迅速转变,聊天机器人逐渐渗透到教师、治疗师、朋友甚至伴侣的角色中。尽管与这些系统的对话确实能缓解孤独感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但越来越多的人正成为专家所称的"AI精神病"受害者——这种由聊天机器人依赖症引发的精神健康危机,特别是ChatGPT的使用已导致改变人生的重大危机。

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充斥着聊天记录演变成完全偏执妄想的案例:用户声称聊天机器人揭示了黑暗阴谋、重大科学突破或神秘秘密。某用户坚信联邦调查局正在针对他,并能通过心灵感应获取机密文件;另一人则相信自己被赋予了让ChatGPT获得生命的弥赛亚力量。受害者中有人失去了工作、住房、婚姻,甚至有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或遭到拘禁的案例。

何谓AI精神病?

AI精神病并非临床诊断术语,而是描述与聊天机器人长期互动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现象,如偏执、幻觉和妄想思维。当聊天机器人验证或引入扭曲信念,在长期沉浸式对话中模糊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现在已出现专门帮助人们康复的支持小组,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幸存。一些家庭甚至起诉OpenAI等AI公司,指控其聊天机器人导致亲人死亡。开发者虽已引入保护机制,但我们对AI精神病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精神卫生专业人士才刚开始探索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那么,一个旨在提供信息和帮助的工具为何会将如此多人推向深渊?在发展成公共健康危机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我们深入探讨。

具体表现:

尽管AI精神病尚未成为临床诊断,但媒体报道和个案记录显示其典型症状包括:

  • 偏执妄想:坚信自己正被政府等强大势力或家人监视、迫害
  • 阴谋思维:陷入强化扭曲世界观的复杂阴谋论漩涡
  • 夸大妄想:坚信自己掌握特殊知识或超自然能力
  • 拟人化倾向:将意识或情感投射到聊天机器人上

经历AI精神病的人往往花费大量时间与聊天机器人互动,出现失眠、忽视日常责任、社交孤立等现象。这种沉浸式交互会模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导致认知扭曲、妄想和幻觉——这些症状本质上与传统精神病无异,区别仅在于触发源是人工智能。

高危人群:

从现有案例分析,几乎所有人群都可能受影响。加拿大某企业招聘人员最初用ChatGPT获取食谱建议,后来在离婚纠纷期间形成"革命性"数学理论妄想;有人在分手后坚信ChatGPT通过垃圾邮件传递"神圣信号"。

精神科医生卡什米拉·甘德指出:"这些患者往往处于情感脆弱期,可能最近失业、使用酒精等物质或本身有心境障碍等基础健康问题。"

儿童尤其易感,因其大脑发育阶段和暗示易感性,更容易形成强烈依恋且难以分辨事实。已有家长起诉AI公司,指控聊天机器人导致子女死亡。

发生机制:

多数AI精神病案例涉及ChatGPT,因其7亿周用户基数,但Replika、Character.ai等平台同样存在问题。生成式AI的本质——通过预测下一个词句来推进对话的能力,使其擅长对话但不注重事实。

通用聊天机器人不以引导现实认知为目标,反而倾向迎合用户观点。语言模型的"谄媚性"缺陷源于其训练机制:奖励用户满意的回应。当用户讨论阴谋论或宏大理论时,模型不仅不会反驳反而会强化其世界观。

AI治疗应用Wysa首席临床研发官查伊塔利·辛哈指出:"我们最初因便利和孤独接近技术,当缺乏现实根基时,沉浸式技术会强化妄想。"

新型功能可能加剧风险。ChatGPT的跨对话记忆功能可形成认知反馈循环,其海量文本生成能力可能削弱批判性思维。尽管聊天机器人会标注"可能出错"的免责声明,但持续对话产生的叙事说服力远超警示。

预防措施:

专家建议:

  • 设置时限:避免长时间对话,保持任务导向的短时互动
  • 事实核查:对可疑信息通过权威渠道验证
  • 工具化使用:区分AI工具与心理治疗
  • 人际优先:抑郁时寻求真实人际支持
  • 观察预警信号:失眠、工作疏忽、与AI的情感联系超越现实社交
  • 监护青少年:设置明确使用限制

OpenAI等企业虽已着手改进,但技术的商业逻辑仍是追求用户黏性而非福祉。当您或家人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寻求精神科支持。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什么是人工智能诱导性精神病?什么是人工智能诱导性精神病?
  • 人工智能会引发精神病吗?人工智能会引发精神病吗?
  • 研究警告:空气污染或导致英国数百万人心力衰竭风险研究警告:空气污染或导致英国数百万人心力衰竭风险
  • 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这不仅仅是健忘的问题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这不仅仅是健忘的问题
  • 高浓度THC产品与精神障碍风险关联高浓度THC产品与精神障碍风险关联
  • 27岁女子突发中风 揭示千禧一代与Z世代的健康危机27岁女子突发中风 揭示千禧一代与Z世代的健康危机
  • 研究指出AI聊天机器人需改进自杀干预反应,家庭起诉ChatGPT涉嫌导致男孩死亡研究指出AI聊天机器人需改进自杀干预反应,家庭起诉ChatGPT涉嫌导致男孩死亡
  • 预防性昼夜节律医学:通过睡眠检查改善健康预防性昼夜节律医学:通过睡眠检查改善健康
  • 心力衰竭认知心力衰竭认知
  • 医生提醒:出现这9种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室医生提醒:出现这9种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室
  • 艾伯维签署12亿美元协议收购吉尔伽美制药候选药物bretisilocin艾伯维签署12亿美元协议收购吉尔伽美制药候选药物bretisilocin
  • AI精神病:用户与科技“共同构建妄想”——专家AI精神病:用户与科技“共同构建妄想”——专家
  • 专家警告AI诱发精神病:人类与技术共同创造妄想专家警告AI诱发精神病:人类与技术共同创造妄想
  • AI精神病:用户与技术“共同构建妄想”——专家警示AI精神病:用户与技术“共同构建妄想”——专家警示
  • AI精神病:用户与技术“共同创造妄想”——专家警告AI精神病:用户与技术“共同创造妄想”——专家警告
  • 研究称常见心理状况或使心脏病风险增加72%研究称常见心理状况或使心脏病风险增加72%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