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研究揭示乳腺癌与避孕药科学如何被曲解Huge new study on breast cancer and birth control shows how science can be distorted - CBS News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cbsnews.com美国 - 英文2025-11-16 03:03:58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18字
一项在瑞典开展的大型研究追踪超过200万名50岁以下女性逾十年,证实激素避孕药整体安全性的同时发现不同配方对乳腺癌风险存在细微差异;专家警告社交媒体常将复杂科学数据简化为恐吓性数字,实际风险增幅极小(如每10万名女性年增13例),而避孕药在缓解痛经、降低卵巢癌风险等方面益处显著,医生强调避孕决策应基于个体需求与价值观,避免因断章取义导致女性放弃有效避孕方式,这对女性健康及意外妊娠预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乳腺癌激素避孕药健康风险社交媒体误导科学解读医患沟通避孕选择非激素避孕健康益处孕激素
大型新研究揭示乳腺癌与避孕药科学如何被曲解

随着女性健康 misinformation 传播速度空前加快,医生指出关于激素避孕药风险的新研究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传达科学细微差异的挑战。

这项在瑞典开展的大型研究追踪了超过200万名50岁以下少女及女性逾十年,发现激素避孕药整体安全性依然可靠,但不同配方所含激素对乳腺癌风险存在细微差异。此外,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前或近期使用者乳腺癌诊断率出现小幅短期上升。这些发现与先前大型研究一致,包括2017年丹麦登记分析和2023年荟萃分析。

该研究已于10月3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子刊》。

医生表示这些结果不会改变其患者指导建议,女性不应停止使用避孕药。

然而,TikTok平台上充斥着事实不完整的警告,声称避孕药致癌且危险程度等同吸烟。生殖健康倡导者警告此类研究极易在网络断章取义,被简化为单一骇人数据。典型例证:研究称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女性乳腺癌发生率比未使用者高约24%,但鉴于年轻女性乳腺癌仍属罕见,实际年发生率仅从每10万名女性54例增至67例——即每10万名女性年增13例,或约每7800名激素避孕使用者年增1例。

乌普萨拉大学流行病学家共同作者阿萨·约翰松和法特梅赫·哈迪扎德指出,风险增幅微小且呈短期特征,使用期间风险最高,停用后5至10年内逐渐消退。

"权力决定"组织代理首席执行官瑞秋·费伊表示,这类细微差别往往在社交媒体上消失殆尽。"这令我极为愤怒,因为其意图是吓退像我这样的女性使用避孕药——它极大改善了我的生活。尤其当信息脱离上下文传播时令人沮丧……在社交媒体时代,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提供语境的情况下,此类信息极易病毒式扩散。"

研究还发现,某些孕激素(如去氧孕烯,常见于Cyred EQ、Reclipsen、Azurette和Pimtrea等复方口服避孕药)风险略高,但其他孕激素(如商品名Depo-Provera的醋酸甲羟孕酮注射剂)未见风险上升。

如何解读研究结果

部分专家认为需谨慎看待结果,因该研究同时统计了浸润性乳腺癌和早期非浸润性原位肿瘤(可能永不发展为威胁生命的病变)。纳入这些癌前病变可能使临床显著疾病风险显得高于实际。

丹麦癌症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莉娜·S·莫奇表示:"相当比例的'病例'永远不会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她建议在制定激素相关新规前,应等待区分早期与晚期癌症的更多数据。

医患沟通要点

即便科学家就数据细节解读存在争论,医师强调对多数患者而言,该研究印证了诊室常规讨论内容:激素避孕药整体安全,决策应契合每位女性需求与价值观。

波士顿医疗中心妇产科主任凯瑟琳·怀特医生称此项研究不会改变其患者沟通方式。她在邮件中写道:"咨询避孕方案时,我聚焦于患者既往避孕经历、病史及其对避孕方法与妊娠规划的重视事项。副作用与风险已是激素及非激素方案咨询的核心内容。"

其他医生指出另有避孕选择。扎克伯格旧金山总医院内科主任埃莉诺·比姆拉·施瓦茨医生表示:"偏好无激素避孕者可选用铜制宫内节育器,其植入后提供超十年安全便捷的高效避孕,且在计划妊娠时可快速恢复生育力。"

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综合女性健康主任玛丽·罗瑟医生认为这是项覆盖多年多类激素的高质量大型研究,但强调医生暂无需调整建议。

约翰松与哈迪扎德强调结果应指导共同决策而非引发恐慌。"考虑采用本研究中观测风险较低的配方是合理的",他们指出含醋酸甲羟孕酮、屈螺酮或左炔诺孕酮的产品风险关联较低,而当其他选项适用时,长期使用仅含去氧孕烯的避孕药或应避免。

理性看待风险

激素避孕药提供诸多超越避孕的健康益处:减轻经量、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并在停用后数年降低卵巢癌与子宫癌风险。莫奇指出即使微小风险也值得讨论,但决策应由女性"价值观与偏好"主导。

怀特强调需着眼全局:"未避孕者意外妊娠风险高达85%,因此避孕药任何风险都需与意外妊娠风险权衡。"

KFF健康新闻是专注健康议题的全国性新闻编辑部,隶属于KFF——该独立机构提供健康政策研究、民调及新闻报道。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
  • 睡眠缺失如何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睡眠缺失如何影响阿尔茨海默病
  • 新研究揭示:在一天中这个时间吃早餐或可助长寿新研究揭示:在一天中这个时间吃早餐或可助长寿
  • 激素替代疗法贴片对糖尿病女性比口服给药更安全激素替代疗法贴片对糖尿病女性比口服给药更安全
  • 激素替代疗法贴片对糖尿病女性比口服给药更安全激素替代疗法贴片对糖尿病女性比口服给药更安全
  • 新指南警告孕妇避免使用大麻新指南警告孕妇避免使用大麻
  • 女性的长寿规则有所不同吗?女性的长寿规则有所不同吗?
  • 新研究计划旨在揭示更年期与慢性疾病之间的隐藏联系新研究计划旨在揭示更年期与慢性疾病之间的隐藏联系
  • 单次锻炼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研究发现单次锻炼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研究发现
  • 新指南警告孕期避免使用大麻新指南警告孕期避免使用大麻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