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全球研究报告,在2010年至2019年间,约185个国家中每五个国家中有四个成功降低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死亡率。研究显示,在152个国家中,女性在80岁前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概率下降;147个国家男性呈现相同趋势。
联合国设定的2030年目标是将此类疾病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东京千代田区作为日本首个禁止人行道吸烟的市政辖区,其控烟经验印证了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日本女性和新加坡男性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风险在全球研究国家中最低,阿富汗女性和埃斯瓦蒂尼男性的死亡风险则最高。
所有25个高收入国家在此期间均取得进展,其中丹麦两性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美国最小。中国、埃及、尼日利亚、俄罗斯和巴西成功降低慢性病死亡率,但印度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却呈现上升趋势。
全球健康专家莫吉德·埃扎提指出,治疗方案优化、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普及,以及肝炎和宫颈癌疫苗的研发是主要驱动力。控烟限酒政策有效减少了肺癌和酒精相关疾病的死亡率。但2010年后进展速度放缓,反映出资金不足、弱势群体覆盖不全和公共卫生优先级不明确等问题。
英国约克大学健康经济学家娜奥米·吉布斯特别指出,尽管酒精管控政策存在,肝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令人失望。神经精神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在高收入国家死亡率增加,65%国家出现此类趋势。研究同时强调,需关注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改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