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肠道气体远不止引发尴尬一笑或让人匆匆离开拥挤房间那么简单。莫纳什大学与哈德森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作为放屁主要成分的氢气,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期刊的研究中,凯特琳·韦尔什博士及其团队阐述了一种长期被忽视的酶——B组[FeFe]-氢化酶——如何帮助肠道细菌茁壮生长并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大多数人每天会排出约一升气体,其中一半是氢气,"韦尔什表示,"但氢气不仅是放屁的成因,它更是肠道健康的隐形引擎。"
研究如何进行
研究人员旨在确定人体肠道中产生氢气的微生物酶种类,及其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活性差异。通过对300多份粪便DNA样本和78份RNA表达谱分析,他们发现B组[FeFe]-氢化酶是健康个体中最为丰富且活跃的产氢系统。
该酶平均存在于约62%的肠道细菌中,特别是以分解复杂碳水化合物闻名的拟杆菌属。研究人员还检测了42名捐赠者的肠道组织样本,发现该酶在肠黏膜中同样高度活跃,表明其作用不仅限于废物处理,更深入到实际消化发生的区域。
该酶的独特机制
为验证其活性,科学家在模拟肠道消化的发酵条件下培养了19种肠道细菌。13个菌株携带B组[FeFe]-氢化酶基因,几乎所有菌株均产生可检测的氢气——实验室中最高达3%。缺乏该酶的细菌则完全不产氢,证实了其核心作用。
该酶通过铁氧还蛋白分子在发酵过程中循环电子实现功能。当科学家引入丙酮酸和辅酶A等特定化合物时,氢气产量提升近14倍,表明酶利用这些化学反应驱动产气过程。
当抑制剂关闭其姐妹酶丙酮酸: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时,氢气生产完全停止。这一关联揭示了该酶与肠道发酵过程的独特联系。
即使细菌暴露于可替代呼吸的含氧化合物中,氢气仍占其总能量输出的近10%。这表明当细菌转换代谢模式时,该酶仍保持活性。
疾病中的变化
研究关键发现之一是健康个体与克罗恩病患者的差异。健康肠道中B组[FeFe]-氢化酶基因丰富,但在克罗恩病患者中数量减少约22%。与此同时,其他产氢酶类型——特别是A1组[FeFe]和4a组[NiFe]家族——显著增多。
"这些模式表明疾病状态下氢气循环机制发生根本性改变,"莫纳什大学"同一健康"微生物学团队负责人克里斯·格林宁教授表示,"目前尚不确定这种变化是致病原因还是疾病结果,但氢气代谢与肠道健康的关联已十分明确。"
这种酶失衡现象也出现在2型糖尿病、肝硬化、结直肠癌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证明氢气代谢既能影响也能反映整体健康问题。
肠道微生物新认知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肠道氢气主要源于梭菌纲细菌。本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证实由B组[FeFe]-氢化酶驱动的拟杆菌属才是真正的主力军。这些细菌不仅产生氢气,还维持肠道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的电子流动。
氢气并非仅以放屁形式排出——它会被其他微生物回收利用。部分细菌和古菌利用氢气合成甲烷或硫化氢等分子。当此循环失衡时,会影响调控炎症、代谢甚至情绪的其他分子生成。
研究意义
氢气虽声名不佳,却在肠道中执行关键任务:调节微生物种群、辅助消化,甚至可能影响远离胃部的疾病。"肠道产气是正常生理过程,"格林宁教授强调,"当细菌分解食物时会产生大量氢气,随后被其他微生物用作能量来源。"
哈德森研究所微生物群与系统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共同资深作者山姆·福斯特副教授指出,理解此类系统有望催生更优的微生物组疗法。"掌握这些系统的运作机制,将开启我们尚未设想的治疗新可能。"
目前,该团队的工作印证了肠道气体不仅是生物特性——它更是体内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研究的实用价值
此项发现使科学家更清晰理解分子层面的消化机制,以及肠道气体成分的重要性。氢气代谢可成为肠道健康的新指标,助力医生更早更准诊断克罗恩病等疾病。
它还将推动恢复产氢菌与耗氢菌平衡的微生物组疗法发展。长远来看,对这一微小酶的理解可能转化为更有效、更温和的肠胃疾病治疗方法,并深化我们对肠道气体信号含义的认知。
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期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