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确认阿尔茨海默病关键致病基因
痴呆相关遗传因素累积效应获实证
韩国疾病管理厅下属国立保健研究院于11月6日宣布,基于老年痴呆患者队列研究,通过对韩国痴呆患者遗传信息与脑部影像数据的分析,成功鉴定出SORL1、APCDD1和DRC7等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新遗传因素。研究团队同时提出"累积效应模型",阐释多种遗传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引发疾病。
自2021年起,该机构持续追踪韩国健康人群、轻度认知障碍者及痴呆患者,建立"老年痴呆患者队列(BRIDGE-LLOD)"长期数据库,并联合国内高校及医疗机构开展"脑疾病研究基础设施项目",整合脑疾病队列数据。
研究团队对韩国痴呆患者的全基因组数据及β-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成像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参与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关键致病因子)积累的SORL1基因,通过小胶质细胞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表现。此外,研究证实"累积效应"——当多个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变异同时存在时,将导致认知衰退程度加剧、β-淀粉样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进而使发病率急剧上升。该模型有望为基于个体基因构成的疾病发病预测及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全球约5700万人受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遗传因素约占发病风险的60%-80%。但既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主要集中于欧洲人群,未能反映亚洲人群特有的基因变异。研究院指出,多数研究仅依赖临床诊断,难以识别病理积累过程。
主导此项研究的三星医疗中心苏相元教授团队表示:"本研究通过整合病理生物标志物(PET)与基因组信息直接验证疾病生物学机制,突破了传统临床诊断研究的局限。"团队强调:"该成果将为精准风险预测和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石。"
研究结果近期连续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5.7),被公认为利用韩国队列开发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技术的基因组研究世界级成果。
韩国疾病管理厅厅长林承宽表示:"此项成就印证了国家主导建立的队列与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本厅将持续支持国家级长期队列研究及基因组、临床与影像信息的整合研究,为包括痴呆在内的主要慢性疾病早期预测与个性化治疗奠定基础。"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