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中快速发展。观察当前医学发现如何激发护肤市场的创新十分有趣。皮肤科医生应关注几项重要趋势,包括生物制剂的引入和微生物组的调节。本文将讨论这些主题的争议问题。
新趋势:化妆品技术进步
护肤中的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无疑是皮肤病学中具有显著患者受益的最新药物类别。注射用生物制剂已彻底改变了中重度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100%清除药物已成为现实,而十年前50%的清除率仍被视为成功。利用生物衍生材料改善皮肤外观的相同理念,已以富血小板血浆(PRP)的形式进入护肤领域。在此过程中,从患者体内抽取50毫升血液加入5毫升抗凝剂,经两次离心后弃去红细胞和血清,获得血小板浓缩物。这些血小板可被注射或添加至保湿霜中,以利用PRP宣称的再生特性。
使用自体衍生生物材料进行护肤的概念,正在推动个性化保湿霜的发展。尽管对这类材料的安全性存在监管担忧,但护肤中生产生物制剂的技术正变得更容易操作且成本更低。PRP是否应作为生物制剂受到监管尚不明确,但个性化护肤的理念极具吸引力。
相关:预算有限的优质护肤
微生物组调节
在化妆品化学和护肤行业会议中,当下的热门术语是微生物组。微生物组由覆盖皮肤表面的活体生物层组成,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微生物组问题非常适合护肤考量,因为这些生物覆盖在非活性的角质层上,属于化妆品的范畴。
行业正在探索几个概念。其一是新产品宣称"不干扰微生物组"或"对微生物组友好"。此类宣称已出现在从保湿霜到面部精华液及彩妆的各类产品上。通过在产品使用前后采集皮肤拭子样本,并记录微生物成分无变化,这些宣称易于验证。
担忧可能在于,为防止产品变质而添加的防腐剂也可能损害微生物组。使用含洗涤剂增强水洗效果的清洁剂确实会干扰微生物组,这同样引发顾虑。然而,微生物组似乎受免疫系统调控,随时间推移能够恢复。
另一个研究热点是将肠道领域的益生元、益生菌和后生元概念应用于皮肤。
相关:面部护理详解
益生元是支持细菌生长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护肤产品在配方中添加糖类,既可用于调整粘度,也能支持益生元宣称。
益生菌是含有可能对微生物组产生积极影响的细菌的制剂。由于大多数护肤配方需添加防腐剂,活菌在护肤产品中存在问题;但部分标注益生菌的产品含有细菌裂解物。
相关:化妆品功效测试
最后,后生元是细菌产生的物质(如发酵产物),对微生物组具有积极影响。乳酸酸是此类发酵产物的典型例子,已在护肤配方中用于调节pH值并发挥去角质作用。
护肤产品对微生物组是否具有持久影响尚存疑问,甚至其是否产生任何影响仍在调查中。然而,通过调节皮肤表面不可见的生物体来改善皮肤健康的潜力令人着迷。
护肤领域需在医学新概念向外观改善的转化与消费者沟通间保持精妙平衡,确保以避免药物宣称的方式准确传达这些概念的益处。
总之,护肤行业以"新颖性"和"宣称"为发展动力。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