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称,人们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解读方式可能预示痴呆症早期征兆。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会将中性或负面表情误判为笑容,这种将复杂情绪过度积极解读的现象可能反映大脑衰老和认知衰退。
目前英国约94.4万人患有痴呆症,预计到本十年末患者总数将突破百万。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与大脑中tau蛋白和淀粉样蛋白堆积有关。除记忆丧失外,情绪误判也被认为是新的警示信号。2017年研究已显示,即使是轻微认知功能下降也会导致面部情绪识别能力降低,对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的识别能力衰退最显著。
此次由英国与以色列研究人员开展的新研究招募了665名18-89岁参与者,通过计算机生成面部表情进行情绪识别测试。研究同时结合MRI脑部扫描和认知衰退检测发现:年长者更易将模糊表情判定为快乐,而年轻人更易察觉愤怒等负面情绪。这种"积极偏差"与海马体和杏仁核灰质减少相关,这两个脑区负责记忆与情绪处理。研究显示该偏差与思维记忆测试表现下降有关,但与抑郁症状无直接关联。
研究发表于《神经科学期刊》指出,这种积极情绪偏见可能有助于区分老年认知衰退与抑郁症。研究通讯作者诺汉·沃尔佩博士表示,团队正在探索这些发现与早期认知衰退人群(特别是表现出淡漠症状者)的关联。此前德国研究发现嗅觉丧失也可能是痴呆早期预警信号。
痴呆症状初期表现包括:记忆障碍(如错置物品)、定向障碍(驾驶迷路)、语言障碍(找词困难)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攻击性、社交退缩)、运动障碍(行动受限)、睡眠障碍及错觉。研究团队强调,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需进一步纵向追踪验证积极偏差是否可预测痴呆风险。
研究团队建议,若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因这些可能是重要的健康警示信号。当前研究提示大脑对情绪的处理方式变化可能成为早期检测认知衰退的新指标,但尚需更多长期研究确认其预测价值。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