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琳·拉克鲁特(Emeline Lakrout)是位活跃的纽约客,擅长跑步、攀岩和游泳。尽管8岁时被认定为法定失明,这位27岁的年轻人仍完成了纽约马拉松挑战并加入美国国家残奥攀岩队。如今,Meta最新推出的AI眼镜成为她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
"这些眼镜让我的生活更轻松,"拉克鲁特表示,"它们大幅提升了效率,使我能在一天内完成更多事务,结束时也感觉不那么疲惫。"
Meta最初设计这款眼镜旨在实现移动视频流传输和AI环境交互功能。上周发布的新一代产品包含Ray-Ban Meta显示眼镜、Ray-Ban Meta Gen 2眼镜以及面向运动爱好者的Oakley智能眼镜。视障群体已探索出该技术的创新用途:用户可通过"Be My Eyes"应用连接志愿者,实时获取物品识别和日常事务协助,例如处理邮件或协助购物。
新型AI眼镜搭载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能为用户朗读菜单、收据和邮件上的文本。对拉克鲁特而言,获取地铁站标识或街道路牌等文本信息正是AI技术的价值所在。她表示,Meta眼镜正推动视障群体逐步实现此类信息的无障碍获取。
然而美国国家盲人联合会主席马克·里科博诺(Mark Riccobono)指出,该产品仍在完善中:"某些场景效果良好,其他情况下则表现欠佳。"拉克鲁特亲身体验了这一局限:在餐厅使用时,眼镜能完美朗读菜单,但二次询问具体菜品价格时却失效;启用部分AI功能时电池迅速耗尽,需频繁充电。
里科博诺特别强调,Meta"正积极与视障人士合作改进技术,提升准确性并增强对视障体验的适配性"。他与拉克鲁特均认同,AI技术及Meta眼镜是增强视障群体独立性的实用进步,但"绝不能替代人类能力"。里科博诺补充道:"我们必须继续培养盲人群体掌握成功所需的核心技能。"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