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HIV感染T细胞图像。来源:NIAID
HIV仍是全球主要健康问题,影响近4000万人。当前治疗方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能有效抑制病毒并预防疾病,但无法治愈且需终身服药。
现在,一项针对癌症常用免疫疗法的1期临床试验传来鼓舞人心的结果。该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发表于《自然医学》,考察了budigalimab(一种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单克隆抗体)在HIV感染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不仅证实定期短期低剂量注射该疗法安全性良好,还表明部分参与者停用常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病毒反弹(病毒载量回升)时间被延迟。
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研究所传染病与全球健康免疫项目首席研究员、高级科学家让-皮埃尔·鲁蒂博士表示:“我们首次在HIV感染者中以低剂量测试了癌症免疫疗法药物——抗PD-1疗法,以观察其能否在不依赖每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控制病毒。治疗耐受性良好,约三分之一应答参与者实现了长期病毒控制。尽管并非治愈方案,但这些发现表明增强免疫系统反应可能帮助特定个体维持病毒抑制。”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探索通过靶向PD-1通路实现无终身治疗的HIV控制。在HIV感染者体内,该通路对T细胞(免疫细胞)起“刹车”作用,导致细胞耗竭并允许病毒持续存在。本次试验前,临床前研究已证实PD-1抑制剂可释放此“刹车”并重振免疫细胞,使其更有效对抗病毒。
麦吉尔大学医学教授兼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慢性病毒性疾病服务中心临床主任鲁蒂博士解释道:“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要有效必须每日服用——由于污名化、副作用和心理健康挑战,这一常规难以维持。此类药物或可帮助免疫系统在无日常治疗下控制HIV,为无药病毒控制期乃至功能性治愈铺平道路。不过,本试验观察到的效果有限且仅适用于部分参与者,后续需将此方法与其他免疫疗法结合,并确定最可能应答的人群。”
T细胞活化与增殖标志物表达图。来源:《自然医学》(2025)。DOI: 10.1038/s41591-025-03993-0
研究亮点
试验在11个站点纳入41名参与者——9个在美国、1个在加拿大(研究所创新医学中心)和1个在澳大利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较低剂量,初步数据用于指导第二阶段的剂量设定。
不良事件多为轻中度,推动试验进入2期。研究中使用的低剂量(远低于癌症治疗常规剂量)旨在提高HIV感染者的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
结果显示,第二阶段接受治疗的11名参与者中,6人病毒反弹时间延迟,2人停用ART治疗超过六个月且无病毒反弹。安慰剂组无人获此益处。
鲁蒂博士解释:“当前HIV治疗及实验性抗体疗法仅在药物体内活性期间有效。而本研究的突破在于,部分参与者在抗PD-1药物不可检测后仍维持病毒控制,表明该疗法可能修复并增强免疫系统自主抑制HIV的能力。”
第一阶段中,接受抑制性ART的参与者每四周间隔接受两次静脉注射budigalimab 2毫克(n=10)、10毫克(n=10)或安慰剂(n=5)。第4周最后一次给药后,参与者中断ART并接受严密监测。
第二阶段中,另一组参与者每两周接受四轮静脉注射budigalimab 10毫克(n=11)或安慰剂(n=5)(分别在第1天、第2周、第4周和第6周)。该组于第1天暂停ART并同步监测。
研究人员指出,多数参与者为顺性别男性,无法反映HIV影响人群的完整多样性。他们强调未来研究需纳入更多女性等群体,以确定激素因素是否影响治疗效果。
蒙特利尔起源的突破性发现
PD-1通路由日本科学家本庶佑首次发现,他因开创性工作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于此发现,2006年蒙特利尔大学的Rafick-Pierre Sékaly和Lydie Trautmann与研究所的鲁蒂博士率先在HIV患者细胞中证实:阻断PD-1可在实验室恢复抗病毒免疫反应。
此后成功的动物模型研究为当前人体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更多信息: Moti N. Ramgopal等人,《针对HIV-1感染者的抗PD-1抑制剂budigalimab: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1b期研究》,《自然医学》(2025)。DOI: 10.1038/s41591-025-03993-0
期刊信息: 《自然医学》
由麦吉尔大学提供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