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年长和较低的有氧健身水平是健康成年人出现心跳异常(称为心律失常)的重要独立风险因素,这些异常提示未来心血管风险增加。该研究针对40至60岁无心脏症状的健康参与者进行,研究结果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公布。
研究人员发现,特定心脏异常(即心房心律失常)与年长和健身水平密切相关。尤其健身水平较低的参与者出现频繁且复杂的心房心律失常风险显著升高。年长也是心室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
研究支持在50岁后进行基于年龄的心律失常筛查以预防心脏病,并强调健身对降低心律失常风险的重要保护作用——即使对尚未出现任何心脏症状的健康个体亦然。
该研究由以色列哈伊姆·谢巴医疗中心的Amit Moses博士领导。他解释道:"这些发现强有力地提醒我们,心脏常常在'尖叫'前会'低语'。频繁的心律不齐和复杂心律失常等微妙征兆,在症状出现前就提供了未来风险的早期预警。这可能允许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变疾病进程,使我们迈向预防性心脏病学的新时代。""我们特别注意到较低的有氧健身水平与较高频率的心房早搏和复杂心律失常之间的强烈关联。这进一步证明,保持良好体能应成为所有人改善心脏健康、预防晚年心律失常的首要任务。"
Moses博士补充:"运动应根据年龄和能力量身定制,可以包括步行、跑步、骑行或其他持续进行的有氧活动等简单且经济的方式。"
研究在以色列哈伊姆·谢巴医疗中心医学筛查研究所开展,共纳入1151名年龄介于40至65岁之间、无心脏症状或结构性心脏病的健康个体。参与者平均年龄52±7岁,男性占88%,女性占12%。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和便携式连续心电图(Holter监测)记录参与者的心脏电活动,研究人员详细检测了心律异常情况,并确定其涉及心室或心房部位。
研究人员根据"每日平均早搏负担"将参与者分为低或高心律失常负担组。结果显示,32%参与者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4%有心房颤动,6%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为复杂心律失常。
单变量分析显示,"高心房早搏负担"与年长、男性、健身水平低、高血压及肾功能下降指标相关;高心室早搏负担仅与年长和肾功能下降指标相关,但与健身水平无关。
多变量分析证实年长和较低健身水平是心房早搏负担的独立强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房性心律失常风险每年增加9%,室性心律失常风险每年增加4%。分层分析显示,50-54岁组的心律失常患病率开始显著上升。
Moses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心律失常风险在典型退休年龄前就已开始增加,这强烈支持从约50岁起对老年人群进行心律失常筛查的必要性,以便及时干预改善长期预后。"
虽然健康人群常见心房和心室心律失常且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现在认为较高频率的心律异常可能是心脏病的前兆。因此需要新方法在健康人群中识别风险因素,以便通过干预措施应对长期风险。
Moses博士强调需要更多研究验证这些发现:"由于这是观察性研究,需谨慎得出因果关系结论,且需注意该研究群体在性别多样性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需明确是否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运动计划或药物治疗等早期干预措施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