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有氧适能差或致心律失常
欧洲心脏病学会最新研究显示,年龄增长和有氧适能水平低下是导致健康成年人心律失常的强效独立风险因素。这类曾被视为无害的心律异常(*心律失常)现被证实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早期预警指标(1,2)。
研究建议对50岁以上人群开展年龄导向型心律失常筛查,以便在症状出现前进行早期干预。研究特别指出,有氧运动能力与心房心律失常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凸显保持身体活动对维持心脏电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西班牙马德里2025年8月27日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40-60岁无心脏症状的健康人群中,年龄增长和有氧适能水平低下均与心律失常负担增加密切相关。研究团队发现:
- 有氧适能低下者出现频繁复杂心房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升高
- 年龄增长是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风险因素
- 50岁起人群心律失常患病率显著上升
以色列谢巴医疗中心的阿米特·摩西博士指出:"心脏在'呐喊'前总会先'低语'。频繁心律异常这类细微信号能提前预警疾病风险,这使我们在心血管疾病轨迹上拥有干预窗口期。"
该研究纳入1151名40-65岁健康受试者(平均年龄52±7岁,男性占比88%),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
- 32%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
- 4%出现心房颤动
- 6%发生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变量分析证实,年龄增长和有氧适能低下是心房异位搏动负担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数据显示:
- 每增加1岁,心房心律失常风险上升9%
- 每增加1岁,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上升4%
摩西博士强调:"这些发现提示我们在典型退休年龄前心脏风险已开始累积。建议从50岁起开展心律失常筛查,通过早期干预改善长期预后。"研究同时发现,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行)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注:
(1)心律失常指心跳节律异常,包括房颤、室性早搏等
(2)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后续需进一步验证干预措施效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