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根据随机PARTNER 3临床试验的结果,在低风险患者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长期预后结果越来越接近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后的结果。
德克萨斯州普莱诺市贝勒斯科特怀特心脏医院(Baylor Scott & White The Heart Hospital)的迈克尔·麦克(Michael Mack)医学博士在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主办的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TCT)年会上报告称,在7年时,接受TAVR的患者中全因死亡、致残和非致残性卒中以及再住院的非分层复合终点发生率为34.6%,而接受SAVR的患者为37.2%(风险比[HR] 0.87,95%置信区间[CI] 0.70-1.08)。这一结果得到了主要终点事件分层分析的支持,该分析显示两组治疗无明显优势(胜率比1.04,95% CI 0.84-1.30)。
该研究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麦克表示:"两种疗法在血流动力学和患者报告结局方面的显著一年期改善均得到维持且相似。两个组的瓣膜功能和耐久性均表现优异且相似。"
其他值得注意的次要发现包括:7年时,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低于SAVR组(17.7% vs 43.5%,P<0.0001),但临床瓣膜血栓发生率更高(2.8% vs 0.5%,P<0.01)。
PARTNER 3试验对于TAV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所有外科风险类别的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关键意义。这项低风险试验曾显示,使用球囊扩张式Sapien 3平台的TAVR在一年期预后方面优于SAVR。到5年时,TAVR组和手术组的预后结果有所趋同——根据目前数据,这种趋同持续到了7年。TAVR具有多个优势:它比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可避免手术并发症。
尽管对这一手术充满热情,但人们也在推测TAVR在10年时的表现如何——这一重要里程碑预计将最终回答关于主动脉瓣狭窄低风险、相对年轻患者中TAVR耐久性的问题。
麦克指出,特别关注全因死亡率时,TAVR组为19.5%,SAVR组为16.8%,数值上更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HR 1.17,95% CI 0.86-1.59)。生存曲线在3年时交叉,5年时有所分离,7年时进一步分离。
"TAVR赢得了第一年。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此后手术组表现更好,"他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被认为外科风险较低的试验参与者,在入组时也已年过七旬。"他们现在已年过八旬,"麦克表示,"他们现在死于非心血管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到7年时,手术组的患者退出研究的比例明显更高。"当手术作为对照组时,患者回来随访的热情较低……"麦克解释说,患者通常觉得自己已经接受了标准治疗,不需要再回来随访。
为了提高随访的完整性,研究人员进行了生存状态筛查,通过查询公共记录来确定退出研究者的死亡状态。他们确定了TAVR组额外3例死亡和手术组额外13例死亡。
可以认为,死亡和退出的不均衡可能表面上使研究结果偏向不利于TAVR的方向。
德国汉堡大学心脏与血管中心(University Heart & Vascular Center Hamburg)的TCT会议讨论者斯特凡·布兰肯贝格(Stefan Blankenberg)医学博士表示,瓣膜血流动力学的持续稳定缓解了人们对TAVR耐久性的担忧。不过,他警告说,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瓣膜血栓问题。PARTNER 3试验最初纳入了1000名被认为低风险的患者(胸外科医师协会[STS]预测死亡风险评分<4%)。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Sapien 3 TAVR或使用外科生物瓣膜的手术治疗。
队列的基线平均年龄刚过73岁,约70%为男性。平均STS评分为1.9%。
89.6%的队列完成了7年随访,失访主要由于退出研究。
麦克表示,在这些患者中,主动脉瓣干预"出乎意料地"少(6.7% vs 6.0%;HR 1.11,95% CI 0.63-1.94)。
7年时,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评分超过75分的存活患者数量在研究组间大致相同(59.0% vs 63.3%,P=0.26)。
研究人员承认PARTNER 3试验排除了关键患者亚组,包括二叶式主动脉瓣解剖结构、股动脉入路不适合或复杂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等。他们也无法捕获未公开报告的非致死事件。
布兰肯贝格呼吁研究界以不区分设备的方式共同分析TAVR结局。事实上,PARTNER 3试验未涵盖使用其他设备的TAVR,因为竞争性的自扩张式Evolut瓣膜正在其单独的低风险试验中进行研究。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