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法规环境和对创新的可预测需求可能促使企业更愿意在波兰投资",阿斯利康波兰分公司总裁维克托·亚尼茨基(Wiktor Janicki)如是说。
欧盟在支持企业竞争力方面是否已经做好功课?众所周知,我们正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
事实确实如此。数据显示过去20-25年间情况发生剧烈变化:2002年美国制药业研发投入仅比欧洲多20亿欧元,如今这个差距已扩大到250亿欧元。这种研发投入差距凸显出我们追赶美国的紧迫性。作为欧盟,我们正在逐步意识到创新对保持全球竞争力的必要性,并开始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我始终抱持乐观态度,但需要加强公私营部门的深入对话,提供更多确保投资环境稳定可预测的解决方案。积极信号已经出现,如欧盟委员会宣布的生物技术法案。我们需要对新型生物制剂、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保持开放,这些既是满足患者核心需求的关键,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50亿欧元的研发资金缺口恐怕难以弥合。我们还能用哪些工具与美国竞争?
首要的是让企业能够主动作为。考虑到制药行业有时会将高达25%的营收投入研发(超过IT行业的投入强度),我们需要为其打造有利的生态系统。首先是产学研合作,美国在大学发展方面领先——上海排名显示全球前十大学中八所来自美国,这些高校正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产业界,我们希望支持高校进一步发展,但需要产学研建立最佳合作关系。其次要确保法律环境的可预测性,这涉及欧盟和成员国层面。例如波兰最近的药品报销法案修订,稳定的法规和可预期的创新需求可能增强企业的投资意愿。需要记住,创新产业已创造近7万个高技能岗位,但全球投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许多企业在美国启动新项目,这进一步加剧了压力和风险。
还有哪些其他要素?
第三个要素是知识产权保护。投入营收25%研发的实质是对知识产权的投资,这是我们的核心资产。开发一款新药需耗资近20亿美元,如果不能提供高效快速的专利保护,将难以吸引投资。我们呼吁在专利存续期内对药品提供全面保护。仿制药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该在专利过期后才能上市。令人遗憾的是,波兰存在仿制药在专利有效期内进入市场并获得报销的情况。
制药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我们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利。在多数欧盟国家,专利保护裁决可在数周内完成,而波兰平均需要6-24个月。这种低效会导致企业和监管机构都处于不确定性中。我们主张在考虑双方论点的基础上立即解决侵权问题。西班牙和捷克的案例值得借鉴:在听取双方意见后,专利保护裁决可在3-4周内完成。如果专利有效,仿制药企业必须停止侵权销售行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