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千禧一代患癌风险高于父辈——以及如何降低风险Why Millennials Face Higher Cancer Risk Than Their Parents – And How to Reduce It : ScienceAlert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sciencealert.com西班牙 - 英语2025-10-30 03:56:44 - 阅读时长4分钟 - 1793字
研究表明千禧一代(1981-1995年出生)早发癌症风险较父辈显著升高,1990至2019年全球50岁以下人群癌症病例激增79%,主要源于饮食结构变化、酒精危害、睡眠不足、慢性压力及自我药疗等生活方式因素;80%癌症由环境因素引发,超加工食品导致肠道菌群失衡、酒精代谢物损伤DNA、睡眠剥夺削弱修复机制,而通过改善饮食、避免酗酒、保障睡眠及科学管理压力,可有效降低患癌风险并提升生活质量。
千禧一代患癌风险健康生活方式饮食酒精睡眠不足压力自我药疗降低癌症风险
为何千禧一代患癌风险高于父辈——以及如何降低风险

为何千禧一代患癌风险高于父辈——以及如何降低风险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很可能你和我一样属于千禧一代。你或许已注意到,越来越多朋友或熟人患上本应属于中老年的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甚至令所有人避讳的癌症。

千禧一代(1981至1995年出生人群)成为首代患癌风险高于父辈的群体。1990至2019年间,全球50岁以下人群早发癌症病例激增79%,死亡率上升28%。

相关阅读:某种癌症在年轻人中快速上升,细菌或是元凶

事实是约80%癌症属于"散发性",即非遗传突变所致,而是外部因素长期损伤DNA引发。这包括饮食、呼吸环境、运动量、休息质量、压力水平及有害物质接触等。换言之,最大影响因素是日常生活方式而非遗传基因,而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祖辈差异显著。

饮食对身体的影响

这场"新型流行病"的主因之一是饮食。儿童肥胖自1980年代开始激增,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5至19岁超重儿童青少年超3.9亿,其中1.6亿肥胖。这不仅是美学问题,更导致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及荷尔蒙变化,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风险。

关键在于儿童期肥胖影响不会随年龄消失。结直肠癌基金会引用一项覆盖470万人的荟萃分析显示:早年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者成年后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升高,男性较童年BMI正常者高39%,女性高19%。

饮食结构变化还扰乱了肠道菌群。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为主的饮食能降低细菌多样性,并增加产生促炎代谢物的菌株比例。这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等肠胃疾病高发,在千禧一代中近乎流行——询问一群三十多岁人群谁有肠胃问题,举手者寥寥无几。

酒精的隐形危害

第二大元凶是酒精,千禧一代的社交常围绕满桌酒食展开。过去认为适量葡萄酒具有"保护作用",但如今已明确:酒精摄入不存在安全阈值。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危险等级与烟草相当。这是因为人体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一种损伤DNA的化合物。

千禧一代的饮酒模式与祖辈不同: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日常饮酒量更大,但千禧一代虽频率较低却更易酗酒,风险更为显著。西班牙卫生部2024年EDADES调查显示,不同代际行为关联的健康风险存在差异。

更严峻的是,《环境科学与技术》近期研究发现,许多啤酒含全氟烷基物质(PFAS)。这类"永久性化学物质"与睾丸癌、肾癌发病率上升相关。

睡眠不足之害

我们比前代人睡得更少且质量更差。调查显示,千禧一代和Z世代每晚平均睡眠比婴儿潮一代少30-45分钟,主因是夜间屏幕和社交媒体暴露。人造光线抑制褪黑激素释放——这种抗氧化激素调控细胞周期。

长期睡眠不足不仅损害DNA修复能力,还削弱褪黑激素的抗癌保护作用。该激素水平降低会减弱对抗氧化DNA损伤的能力,并加速细胞增殖。此外,昼夜节律紊乱干扰关键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导致突变累积,增加癌变风险。

压力之重

千禧一代可能是皮质醇水平最高的一代。当这种"压力激素"长期居高不下,不仅引发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研究表明,慢性压力加剧炎症反应,阻碍身体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甚至可能"激活"休眠癌细胞。普通人群研究显示,压力较大者死于癌症的概率是善用压力管理者的两倍。

自我药疗的风险

年轻世代更频繁采用自我药疗,带来新的短长期风险。频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加重肝损伤,或增加肝癌风险。因生育推迟而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虽能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但轻微提升乳腺癌和宫颈癌风险。

相关阅读:新型突破疗法用光安全清除癌细胞

此外,长期使用抗酸药和抗生素可能通过致癌化合物或肠道菌群失调等间接机制,增加消化系统癌症风险。

千禧一代的未来前景

预测数据令人担忧:全球癌症病例预计将从2022年的约2000万增至2050年的近3500万,总体增幅近77%。消化系统和妇科肿瘤趋势尤为显著,年轻成人患病率持续攀升。

我们是追求即时满足、焦虑丛生且依赖速效药片的一代,但仍有转机——从今日起掌控致病因素,就能改善未来生活质量。采纳健康习惯虽不能立竿见影,却能切实降低风险,为并不遥远的未来铺就更高质量的生活之路。

Lydia Begoña Horndler Gil,圣乔治大学免疫学与癌症生物学教授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研究人员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 研究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专家详解具体内容研究发现痴呆症两大新风险因素 专家详解具体内容
  • MIND饮食及其他三种生活方式干预或有助于减少认知衰退MIND饮食及其他三种生活方式干预或有助于减少认知衰退
  • 1960年后出生的英国人更易死于心血管疾病1960年后出生的英国人更易死于心血管疾病
  • 最新数据揭示年轻英国人死于致命疾病风险上升最新数据揭示年轻英国人死于致命疾病风险上升
  • 你可能忽视的心力衰竭混淆症状——包括弯腰呼吸困难你可能忽视的心力衰竭混淆症状——包括弯腰呼吸困难
  • 74%的营养研究由大型食品企业资助:加里·布雷卡向威尔·康普顿揭示饮食、药物与生活方式的问题74%的营养研究由大型食品企业资助:加里·布雷卡向威尔·康普顿揭示饮食、药物与生活方式的问题
  • 提升肠道健康:乔伊·鲍尔的3天饮食计划提升肠道健康:乔伊·鲍尔的3天饮食计划
  •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新血压防治指南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新血压防治指南
  • 1960年后出生英国人心血管死亡率"令人担忧"上升1960年后出生英国人心血管死亡率"令人担忧"上升
  • 新研究揭示酒精与痴呆症令人担忧的关联新研究揭示酒精与痴呆症令人担忧的关联
  • 补充冠状动脉疾病医疗治疗的生活方式建议补充冠状动脉疾病医疗治疗的生活方式建议
  • 威胁年轻心脏的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可致致命性心脏骤停威胁年轻心脏的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处理可致致命性心脏骤停
  • 专家揭示七种与致命肠癌相关的食物 年轻患者数量激增专家揭示七种与致命肠癌相关的食物 年轻患者数量激增
  • MIND饮食及其他3种生活方式干预或有助于减少认知衰退MIND饮食及其他3种生活方式干预或有助于减少认知衰退
  • 为什么会发生心房颤动?为什么会发生心房颤动?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