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健康指标重塑人类对衰老的认知
过去一个世纪人类预期寿命显著增长,但健康生活年限的增长并未同步。现在,对健康衰老的新认知正在重塑人类对黄金岁月的理解。
作者:Graham Lawton
2025年8月11日
Stephan Schmitz
2029年10月16日,笔者将加入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口群体——60岁及以上人群。届时全球将有14亿(占总人口六分之一)进入老年阶段,假设笔者有幸在世,还将拥有24年预期寿命。
这种长寿趋势始于百年前。1900年英格兰新生男婴预期寿命仅44岁,到笔者1969年出生时已升至69岁,现今英格兰新生男婴预期寿命可达87岁,女婴更达90岁。全球包括低收入国家在内的各地区,因卫生条件改善、营养提升和医疗教育普及,平均预期寿命同步增长。
人类历史上首次,每个新生儿都可能庆祝60岁生日。但在庆祝之前,需要思考是否能吹灭蜡烛。
什么是健康寿命?
老年病学专家早已认识到:延长平均寿命并不自动增加健康年限。这些得来不易的寿命延长可能仅延长了疾病期,给个体和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老龄化教授John Beard指出:"我们知道全球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但尚不清楚这些额外年限是否以健康状态度过。"为解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30年前开始采用"健康寿命"概念,定义为无慢性病或老化相关残疾的健康生存年限。
通过世卫组织全球健康观测站183国20年数据分析,梅奥诊所团队发现:2000-2019年间全球平均寿命从66岁增至72.5岁,但健康寿命仅从58岁增至63.3岁。美国、澳大利亚等高收入国家的健康寿命-寿命差距超过12年,女性寿命虽更长但差距更大。
功能性评估
Beard等学者认为健康寿命概念存在局限:其二元判断标准(健康/不健康)忽视生命全周期疾病影响,且未反映病症对生活质量的实际影响。例如髋关节置换手术虽不能治愈关节炎,但显著改善患者行动能力。
芝加哥大学老龄化研究员S. Jay Olshansky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确会衰退,但许多长寿者找到了适应方法。"尽管功能性评估更科学,但现有研究多关注严重功能丧失,对轻度损伤的影响估计不足。
内在能力评估体系
世卫组织在《2015年老龄化与健康世界报告》中提出革命性概念——内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不再基于疾病状态,而是衡量个体实现个人价值的能力。某人即使未被诊断老年病,若轻度听力损失影响社交,其内在能力已降低;反之确诊骨关节炎者仍可能维持高质量生活。
Beard团队通过五个维度(运动能力、认知功能、视听觉、心理健康和整体活力)客观测量内在能力。临床验证显示该指标可预测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更重要的是能评估集体老龄化质量。
长寿与优质生活
通过分析英格兰纵向老龄化研究(四代人)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三代人)数据,研究发现:1950年出生者在68岁时的平均内在能力显著高于1940年出生者62岁时水平。中国数据呈现相似趋势,1950年代出生者比1920年代出生者优势更显著。
数据显示"发病率压缩"现象——晚年疾病集中于生命最后1-2年。这表明:早年投资提升内在能力峰值(约30岁达到),可延缓功能衰退进程。
提升内在能力
虽然研究未涵盖1950年后出生群体,但已知因素包括早期营养、教育、医疗和生活方式(如吸烟率下降)。但肥胖、久坐和污染可能抵消这些收益,高收入国家1950年代出生者或成为健康寿命的"黄金一代"。
个体可通过世卫组织ICOPE筛查工具自评内在能力,并通过健康饮食、体重管理、戒烟、减压和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改善。Beard强调:"即便早年基础已定,现在改善仍为时不晚。"
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的Yuka Sumi指出:"这种认知转变有助于消除年龄歧视,将老年人视为社会资产而非负担。"Olshansky教授认为内在能力概念正在革新老龄化研究,让我们以全新方式享受70、80甚至90岁的人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