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监管机构正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保守派要求持续资助mRNA疫苗,另一方面众议员马西则要求"立即撤销mRNA新冠疫苗的许可",理由包括仓促审批和副作用问题。
当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将原定5亿美元的mRNA疫苗研发资金转向"更安全、广谱的疫苗平台"时,公共卫生机构与主流媒体以及部分传统保守派发出强烈反对声浪。
《国家评论》编辑虽声称新冠疫苗能减少70%住院和死亡案例,但仍承认病毒本身随着时间推移毒性减弱。该刊实习生甚至称mRNA疫苗为"21世纪最非凡的医学突破",尽管当时CDC局长瓦伦斯基在紧急使用授权一个月后已知晓疫苗无法阻止感染传播。
由德国与匈牙利多所机构联合发表于《免疫学前沿》的同行评审研究揭示,mRNA新冠疫苗在翻译编码刺突蛋白单体后会产生多种脱靶产物。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脱靶产物可能导致急性接种反应和长期副作用",该论文7月22日已被接收,最终版本即将刊发。
这项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发现,疫苗诱导产生的刺突蛋白单体经furin酶切割后生成S1亚单位,但S2亚单位生成数量因细胞类型和疫苗而异。接种数小时后,刺突蛋白开始聚集形成特定模式的粘性团块。特别是在心肌细胞中,这些团块导致细胞生长受阻、引发氧化应激并激活炎症反应。
实验显示仅有S1亚单位分泌至细胞外成为免疫原,其他包括粘性刺突蛋白团块均滞留在细胞内。TrialSiteNews指出这引发了关于接种后人体如何处理这些刺突蛋白的新疑问。
同期丹麦研究呈现矛盾结论:一项针对已接种三针的老年人群的新疫苗研究声称"mRNA疫苗极其安全",但该研究未设未接种对照组,且将28-42天的不良事件定义为缓冲期。即便如此仍检测到心肌炎风险最高达三倍。另一项23年丹麦儿童研究虽反驳疫苗与自体免疫等疾病的关联,但被批评为"疫苗计划实施较美国更晚,铝暴露剂量更低"。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65岁以下健康人群需开展临床试验才能获批年度加强针,同时批准了从儿童流感疫苗中去除汞基防腐剂硫柳汞。但肯塔基州共和党众议员马西8日仍要求立即撤销mRNA新冠疫苗许可,理由是"审批程序存在缺陷及已知副作用"。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