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4月,健康活跃的37岁电视制作人朱莉·布罗瑟斯经历了人生重大转折。最初被误诊为偏头痛后,她在症状恶化时自行前往急诊科,最终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伴颅内出血。经过紧急手术和积极康复训练,她在术后数日内便能行走,如今她正以自身经历呼吁公众关注动脉瘤征兆,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急诊科医生告知您是破裂性动脉瘤而非偏头痛时,当时感受如何?
朱莉·布罗瑟斯:在自我诊断为偏头痛并被诊所确认后,我的症状持续恶化——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当时我确信自己只是脱水,需要输液治疗。当医生迅速给我输液并安排脑部扫描时,我本以为CT检查可能过于谨慎。得知颅内出血时,我反而感到异常平静,终于有了明确的诊断名称。
术后仅两天就能下床活动,这种毅力源自何处?
JB:最初抗拒物理治疗团队的起床训练,但逐渐从坐床到每日三次各一小时的轮椅进食训练。这看似简单的椅上三小时,对刚经历脑部手术的我已是巨大挑战。首次在走廊行走时戴着母亲的墨镜缓解畏光症状,这种早期康复确实极大促进了恢复。
身体和心理康复过程中最困难的分别是什么?
JB:生理上最难受的是持续恶心和血管痉挛引发的剧烈头痛。作为美食爱好者,我曾担心永远失去食欲,所幸术后首餐是纽约披萨让我重拾饮食乐趣。心理层面最大的挑战是学会对身体恢复保持耐心。与可见的骨折不同,脑动脉瘤的损伤具有隐蔽性。
这次经历如何改变您的人生观?
JB:我更坚定"生命应当热烈绽放"的信念。出院五天后就前往希尔顿头岛度假,本月将前往哥斯达黎加体验滑索。建议大家拓展舒适区:造访当地小馆、与居民交流,这些体验将丰富生命维度。
是什么促使您转向患者倡导工作?
JB:在治疗中意识到自己存在幸存者内疚——相比那些遗留认知障碍的患者,我仅有神经性疲劳等轻微后遗症。这促使我推动脑动脉瘤筛查普及化,希望像乳腺癌筛查那样实现早期检测。通过与多家公益组织合作,期望早日实现全民脑部定期筛查。
给脑动脉瘤术后迷茫者的建议?
JB:动脉瘤分级差异显著,但存活率远超想象。现代手术技术进步显著,我接受的血管内栓塞术通过股动脉导管植入铂金线圈止血。即使需要开颅手术,当代医疗已不可同日而语。康复过程可能先恶化后改善,建议加入在线互助社群。请记住:您已是战胜死亡的勇士。
公众最应警惕的动脉瘤征兆有哪些?
JB:我发病18小时后就诊误诊,直到32小时后急诊CT才确诊。典型症状是突发"炸裂样头痛"伴颈强直和呕吐。请务必强调头部外伤史以争取CT检查,即便最终只是偏头痛也无损失。最坏情况是延误治疗,最佳结果是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