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有意外副作用:助免疫系统对抗癌症
研究人员称,这可能彻底改变肿瘤治疗领域。
研究人员发现,接种新冠疫苗的肺癌和皮肤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对于某些最致命癌症患者,在开始免疫治疗100天内接种新冠疫苗与生存率大幅提升密切相关。疫苗似乎能改善免疫治疗效果,使顽固肿瘤"敏感化"。疫苗中的mRNA似乎让免疫治疗药物对先前无响应的患者产生作用。
治愈癌症的新路径
若能引导自身免疫系统精准攻击肿瘤,听起来近乎荒谬——毕竟癌细胞本就擅长欺骗免疫系统。但近年来这种方法正逐步实现,研究人员正通过多种途径"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一类革命性药物。这类药物实现了看似不可能的奇迹: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治愈可能,使肿瘤消退。发现该技术的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但存在关键局限:这些药物(如Keytruda或Opdivo)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对绝大多数患者无效。免疫系统仍处于休眠状态。十余年来,医生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药物惠及更多患者。
此时新冠疫苗带来了转机。
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热肿瘤"已被T细胞(人体最强大的"免疫士兵")包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只需赋予其攻击许可。而"冷肿瘤"如同鬼城,免疫系统甚至未察觉其存在,此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毫无效果。
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与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包括Adam J. Grippin博士、Elias J. Sayour博士和Steven H. Lin博士,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数据发现了关键规律。他们将开始免疫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100天内接种新冠mRNA疫苗者与未接种者。
结果令人震惊:884名肺癌患者中,未接种组中位生存期20.6个月,接种组达37.3个月;三年生存率从30.8%跃升至55.7%。210名黑色素瘤患者呈现相同趋势:未接种组中位生存期26.67个月,而接种组因存活率过高,研究者无法计算中位生存期——正如论文所述"数据未达到终点"。
"影响意义重大——这可能彻底改变整个肿瘤治疗领域,"共同资深作者、佛罗里达大学健康儿科肿瘤学家Elias Sayour博士表示,"我们可据此设计更优的非特异性疫苗,重置免疫反应,本质上为所有癌症患者提供通用型现成癌症疫苗。"
未参与该研究的利兹大学癌症病毒学教授Stephen Griffin评价:"这项非凡研究揭示了新冠mRNA疫苗的意外益处。特定癌症患者在免疫治疗开始100天内接种疫苗,其生存期和疾病进展均获显著改善。"
验证研究结果
尽管发现令人振奋,牛津大学癌症疫苗副教授Lennard Lee博士提醒:"我们需谨慎下结论。能接种疫苗的患者通常健康状况更好,这使因果关系难以区分。唯有随机对照试验才能确认疫苗是否真正驱动该效应。"
为此,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验证机制:疫苗首先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触发I型干扰素蛋白。该干扰素"重置"免疫系统,唤醒"侦察细胞"使其主动搜寻异常。这些被激活的细胞不仅追踪新冠刺突蛋白,更会涌入先前被忽视的"冷肿瘤",识别其突变蛋白并发出警报。
"冷肿瘤"由此转化为"热肿瘤"。
作为反应,肿瘤会启动防御机制,但这恰恰向T细胞发出攻击信号。简言之,疫苗迫使癌细胞启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专为破解的唯一防御机制。
最后关键问题:起效的是疫苗的新冠成分还是mRNA技术平台?研究证实是后者。曾助人类渡过疫情的诺贝尔奖技术,实则蕴藏着激活人体抗癌能力的密钥。这并不意外,因mRNA疫苗最初设计目标正是抗癌。
需明确:新冠疫苗并非预防癌症,而是治疗增效剂。本研究属"回顾性"分析,下一步的完整临床试验已在规划中。该研究已发表于《自然》期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