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送富氧血液至全身的病理状态,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当心泵功能下降时,血液可能在肺循环淤积,液体渗出造成肺水肿、肝肿大及四肢水肿,此即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因
本病多为慢性进展,也可急性发作,主要分为两类病理机制:
- 收缩性心力衰竭(HFrEF):心肌收缩力减弱,射血分数降低
- 舒张性心力衰竭(HFpEF):心肌僵硬致充盈障碍,尽管收缩功能正常
常见病因包含:
- 冠状动脉疾病(CAD):长期供血不足致心肌损伤
- 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引发心肌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
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梗、瓣膜病变、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系统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肺气肿、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亦可继发心衰。
临床表现
症状呈渐进性发展,初期活动后出现,后期静息时亦存在:
- 呼吸困难(劳力性→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水肿(下肢→全身)
- 疲乏、头晕
- 食欲减退、肝区肿大
- 夜间尿频
- 心悸、脉搏异常
体重短期内增加是液体潴留的重要预警信号。
诊断评估
体格检查可见:
- 颈静脉怒张
- 肺部啰音
- 肝肿大
- 第三心音奔马律
关键检查包括:
- 心电图(ECG)
- 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瓣膜功能)
- 胸片(肺淤血征象)
- 血液检测(BNP/NT-proBNP、电解质、肾功能)
治疗方案
监测与自我管理
需定期随访(3-6月/次),监测:
- 体重变化(每日晨起空腹称量)
- 血压、心率
- 饮食控制(钠摄入<2g/日)
生活方式干预:
- 戒烟限酒
- 适度运动(每日30分钟步行)
- 控制体重
- 低胆固醇饮食
药物治疗
核心药物包括:
- 利尿剂(呋塞米):缓解水肿
- ACE抑制剂(依那普利):改善预后
-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 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
- 血管紧张素受体-neprilysin抑制剂(ARNI)
需避免使用NSAIDs类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
器械治疗
适应症明确时考虑:
- 冠脉搭桥术(CABG)
- 瓣膜修复/置换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终末期治疗: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 人工心脏
预后管理
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改善症状,但存在急性恶化风险因素:
- 心肌缺血
- 高盐饮食
- 感染
- 心律失常
需警惕恶性心律失常风险,适时植入ICD。当出现晕厥、严重胸痛或恶性心律失常需立即急诊。
预防策略
通过以下措施可显著降低风险:
- 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
- 规律有氧运动
- 健康饮食(地中海饮食)
- 定期心血管筛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