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证实,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测量的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能够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研究人员对2014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191名患者(平均年龄58岁;男性1007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治疗后实施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MACE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住院。
随访期间,183名患者发生MACE。即使校正了既定风险因素和心脏磁共振参数,LAVImin数值增大仍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LAVImin每增加一个单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上升6%(风险比:1.06;95%置信区间:1.05–1.08;p < 0.001)。
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证实了LAVImin的预测价值。其预测MACE的区分能力(曲线下面积:0.74)显著优于其他左心房参数,包括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0.65)和充盈应变(0.64)。此外,将传统风险因素与LAVImin结合的预测模型获得了更优的预后准确性(一致性指数:0.75),优于仅包含LAVImax(0.72)或单独风险因素(0.69)的模型。
左心房作为血液回流至心脏的储 reservoir 和通道,其结构与功能变化可反映心肌梗死后的疾病负担,但此前在最大排空时点测量的最小容积指数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这项大规模前瞻性分析凸显了LAVImin在AMI后风险评估中的增量价值。凭借超越常规标志物的优异区分能力,该指标有望成为指导预后评估和随访策略的重要影像生物标志物。
研究作者总结道:“LAVImin是AMI后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相较于包括心脏磁共振参数在内的传统风险因素,具有增量预后价值和更优的区分能力。”他们补充指出,将LAVImin纳入临床实践可改善AMI后的风险分层,有助于识别需要密切监测和强化管理的患者。
参考文献
Wu J等.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不良结局. Radiology. 2025;316(3):e250078.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