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针对西班牙裔和拉丁裔成年人的开创性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主观认知下降与血液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这项突破性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网络开放》期刊上,表明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测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的方法可能即将成为现实。新方法相比现有筛查手段更具成本效益和普及潜力。
研究通讯作者弗雷迪·马尔克斯博士指出:"我们需要更早识别认知症状患者中的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这项研究证明血液生物标志物在认知下降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传统医疗手段覆盖不足的人群中。"
目前仅有一款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血液检测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即Lumipulse G pTau217/Aβ42血浆比率检测。但该检测费用高昂且仅限于专科医疗机构,血液样本在更大规模早期筛查中的可靠性仍待验证。
研究团队利用"拉丁裔神经认知衰老研究"的数据库,对5,712名50-86岁的西班牙裔/拉丁裔成年人进行了血液蛋白检测。他们重点检测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同时评估参与者的主观认知下降情况。
研究发现:
- 血液中神经丝轻链蛋白(NfL,神经元损伤标志物)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部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与思维、规划及整体认知能力的自我感知下降显著相关
- NfL和tau蛋白(ptau-181)水平升高与记忆功能下降的自我报告呈正相关
- β-淀粉样蛋白(Aβ42/40)作为脑部阿尔茨海默病的已知标志性蛋白,未显示与主观认知下降的相关性
- 即使在认知健康的个体中,NfL水平与认知能力变化仍存在关联,提示其可能检测到早期认知改变
资深作者赫克托·冈萨雷斯教授强调:"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群体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大幅上升,但他们在相关研究中的代表性长期不足。我们的研究特别关注这一群体,有助于理解社会健康决定因素和共病如何影响认知发展轨迹。"
研究团队指出,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要真正应用于临床仍需进一步研究。马尔克斯博士提醒:"虽然血液检测潜力巨大,但应作为现有诊断手段的补充而非替代。我们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这些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多样化的人群样本。通过纳入代表性不足的社区参与者,研究结果更贴近真实医疗场景。研究团队强调,这种基于血液的检测方法可能为传统医疗资源匮乏的群体提供更可及的筛查机会。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