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尤其适用于中等风险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斑块积聚,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引发不稳定斑块破裂、血管狭窄或血小板聚集导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这种病理过程早在生命早期就已开始,受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尽管医学干预和预防策略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凸显早期检测和有效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评估与解读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是一种无创的心脏CT扫描技术,通过检测冠状动脉中的钙化斑块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该检查耗时约10分钟,辐射暴露量不超过1.0毫西弗(与乳腺X线摄影相当),显著低于年自然辐射暴露量(约3.0毫西弗)。国际心血管CT协会等机构已将CACS纳入临床指南,其存在钙化证据强烈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Agatston评分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区域最常用的方法,通过2.5-3.0毫米层厚的CT数据集计算,结合病变面积(>1mm²)和密度(>130豪恩斯菲尔德单位)进行定量分析。国际心血管CT协会制定的CAC-DRS系统推荐报告总Agatston评分和区域分布,并提供基于钙化程度的风险分层:0分为无钙化(极低风险);1-99分为轻度风险;100-299分为中度风险;300分以上为中重度风险。该评分结合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数据,可计算患者在同龄人群中的百分位排名。
推荐无危险因素者在42岁(男性)和58岁(女性)进行初次筛查,糖尿病患者需提前6.4年。对于50岁糖尿病女性和36-37岁糖尿病男性,25%的可能性出现阳性结果。临床决策需结合Framingham风险评分等传统风险评估工具,对无症状患者进行一级预防评估。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CACS未纳入医疗保障计划,但部分医院提供免费检查,私人机构也可收费提供。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可在明确临床指征支持下开具检查单。
优势与局限性
相较于传统风险因素,CACS能更精准识别需干预人群,通过个性化风险评估提高患者对饮食、运动及他汀治疗的依从性。然而其局限性包括:仅能检测钙化斑块而非软斑块,无法区分稳定与不稳定斑块;对年轻人群和糖尿病患者预测价值有限;缺乏斑块形态和狭窄程度的详细信息;以及检查费用和后续随访成本可能影响其成本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CACS不能替代CT冠状动脉造影,后者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可同时检测钙化和非钙化斑块,是症状性患者诊断的"金标准"。尽管CT造影辐射量更高,但能提供即时治疗干预机会。因此,CACS更适合初级预防和风险分层,而CT造影在症状明显或高概率患者中更具价值。
"零钙化"的临床意义
多民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显示,CACS=0是心血管风险最显著的阴性标志物。此类患者10年内冠心病事件概率极低,其风险预测价值优于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对于传统风险评估为中高风险的患者,"零钙化"结果可显著下调风险分级,帮助避免不必要的他汀治疗。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指南
根据2021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中等风险(10%-19%)且治疗决策不确定者进行CACS检查。若评分>0,可指导强化预防策略如他汀治疗。目前CACS的临床应用需结合其他临床信息,以实现更全面的风险评估。
结论
CACS作为心血管风险分层的重要工具,特别适用于中等风险人群。结合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检测和个性化预防水平,最终降低疾病负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