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肠道微生物可能在冠状动脉疾病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Gut microbes likely play a rol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udy suggests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11-07 04:45:3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74字
最新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群对冠状动脉疾病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科学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14名患者与28名健康人的粪便样本,发现15种与疾病相关的细菌种类及功能通路,观察到炎症反应增强、代谢失衡、保护性短链脂肪酸生产者如普氏粪杆菌减少等变化,甚至指出通常有益的痰湿阿克曼菌等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为有害,这突显了微生物作用的复杂性,为设计基于粪便筛查和营养干预的精准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减轻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
肠道微生物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疾病宏基因组测序细菌种类疾病进展微生物疗法疾病预防健康有害状态转变
研究称肠道微生物可能在冠状动脉疾病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个人患病风险和严重程度,但微生物可能也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展中。近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通过多种途径促进CAD的进展,但细菌的具体贡献大多仍不明确。

科学家们正取得突破性进展。在《mSystems》杂志上,首尔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与CAD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已超越识别‘哪些细菌存在于肠道’的阶段,转而揭示它们在心脏-肠道联系中的实际功能,”领导该研究的首尔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三星健康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所(Sa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for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基因组学家金汉娜博士(Han-Na Kim, Ph.D.)表示。

研究人员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比较了14名CAD患者与28名健康人的粪便样本。该技术能解析样本中的全部DNA,并用于重建单个微生物的基因组。

通过这种基因组重建方法,金博士及其团队识别出15种与CAD相关的细菌种类,以及连接肠道微生物与疾病进展的关键通路。“我们的高分辨率宏基因组图谱显示,功能发生显著转变:炎症反应增强、代谢失衡、保护性短链脂肪酸生产者(如普氏粪杆菌)减少,以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通路(如尿素循环)过度激活,”金博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组分析表明,通常有益的细菌菌株可能转变为有害状态。金博士解释道,通常被归类为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痰湿阿克曼菌和普氏粪杆菌),其功能角色会因来源是健康肠道还是患病肠道而产生差异。

该研究同时揭示了微生物与疾病进展关联的复杂性。先前研究发现某些毛螺菌科物种与CAD相关且水平降低,但此项新研究观察到其他类型水平显著升高。

金博士将毛螺菌科描述为“肠道的化身博士与变形怪医(Dr. Jekyll and Mr. Hyde)”。部分细菌物种在患者体内减少,而另一些则激增。“当前最大的未解之谜是:哪些菌株是治愈者,哪些是肇事者?”

金博士表示,下一步将整合这些微生物信号与遗传和代谢组学数据,以更精确绘制心脏病的因果通路。研究团队的终极目标是设计精准干预措施,将微生物信息转化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实用工具和策略。

“预防是减轻全球心脏病负担最有前景的前沿,”金博士强调。微生物疗法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优化基于粪便的筛查设计,或借助营养干预恢复有益菌群、阻断有害通路,从而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创新实践。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