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心脏病预防
Allison Mhangoh
8分钟阅读·2021年2月16日
请勿低估锻炼和保持活跃状态的价值,规律运动能有效帮助您规避全球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让我们通过科学界已建立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心脏病是影响心脏及关联血管的一组疾病统称,属于更广泛的人体心血管疾病(CVDs)范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年均致死人数超1790万例。
最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主要影响心肌及其供血系统,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疾病
该疾病涉及为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受损。其典型特征是血管壁脂肪过度堆积导致硬化和弹性丧失。这不仅缩小血管腔径,还削弱其调节血流的能力。虽然存在其他罕见病因,但90%以上的心肌梗死病例是由于血管脂肪长期沉积引发的供血障碍。
缺血性心脏病(CHD)
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的系列疾病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持续的供血不足会造成渐进性心肌损伤,最终导致心肌组织坏死(即心肌梗死)。研究显示,超过90%的心脏病发作直接关联冠状动脉供血障碍。
心脏病风险因素
过去数十年研究证实,超过90%的心脏病病例与生活方式相关。Yusuf团队对29972名全球52国受试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血脂异常和吸烟占心脏病风险的66%,体力活动不足与其他因素共同导致90%男性和94%女性病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险因素存在交互作用——例如改变运动习惯会直接影响血脂浓度。
运动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
科学证据表明,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者心脏病风险越低。这种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三大病理环节的干预:
1. 血液凝固与纤溶平衡
- 纤维蛋白原(促凝血)
- 纤溶酶原(抑凝血)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激活纤溶)
-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促凝血)
健康状态下,这些因子保持动态平衡。运动可降低PAI-1浓度,El-Sayed的研究显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强度达最大心率75%的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降低血栓风险。
2. 血管重塑
运动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既有血管改建。Miyachi的研究表明,持续有氧运动可使主动脉直径扩大26%,Dineno团队观察到规律运动者股动脉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
3. 调节血脂谱
研究证实运动可改善脂蛋白分布:
- 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沉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 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清除LDL
Izquierdo的实验显示,每周消耗2000千卡的有氧运动,可使LDL降低15-20%,HDL升高5-10%。这种调节作用占可改变风险因素总贡献的66%。
临床建议
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即可获得显著预防效果。即便仅达到最大心率40%的运动强度,每次20-30分钟仍具临床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的保护作用具有可逆性——Wang的研究显示,8周规律运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停止训练后该指标会恢复至基线水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