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痴呆(65岁前确诊)患者的生存率因临床类型而有显著差异,但性别、年龄、家族史和共存疾病并非特定风险因素,一项发表在《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杂志》上的在线研究发现。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期较短,但与同龄人相比,早发性痴呆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影响更为显著。
全球约5%的痴呆病例被归类为早发性。研究人员解释称,尽管痴呆在老年人群中被广泛视为限制生命的疾病,但鲜有研究评估早发性痴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预后相关因素。
为深入探索并指导早发性痴呆患者的诊疗与护理,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2010至2021年间芬兰两个大学医院区域痴呆门诊的12,490次就诊记录。
研究确认了794例早发性痴呆病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α-突触核蛋白病(alpha-synucleinopathies,特别是路易体痴呆Lewy body dementia),以及包含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的"其他"和"混合"痴呆类型。
每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均与10名无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年龄、性别和地理区域相匹配的普通人群进行比对,数据源自总体人口登记库(总计7930人)。
研究期间,215名早发性痴呆患者死亡。其平均生存时间接近9年,但随疾病亚型差异显著:额颞叶痴呆或路易体痴呆患者平均生存期约7年;同时患有额颞叶痴呆和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患者平均仅存活2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生存期近10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生存期最长,平均超过10年。
与无神经退行性疾病人群相比,早发性痴呆患者全因死亡率高出6.5倍以上。按亚型细分,额颞叶痴呆患者死亡率高达近14倍,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则超过4倍。
男性、高龄、多种共存疾病及较低教育水平普遍与死亡风险上升相关,但这些因素并非早发性痴呆特有。研究人员强调,早发性痴呆的诊断本身才是与生存时间关联最强的独立因素。
唯一与早发性痴呆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的因素是糖尿病(已知的痴呆风险因子)。
"总体而言,尽管老年患者的生存时间看似较短,但与普通人群相比,痴呆诊断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在早发性痴呆群体中比晚发性患者更为显著,"研究人员评论道。
此项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团队承认存在若干局限,包括多数参与者未获基因或神经病理学确诊,且各临床亚组样本量较小。
"本研究在经验证的基于人群的早发性痴呆队列中提供了最新生存率数据,并凸显了该诊断对患者死亡率的重大影响,"研究人员总结道。
"关于早发性痴呆生存率与死亡率的精准最新数据,对设计医疗体系架构、完善患者护理及开展临床试验至关重要,"他们补充说明。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