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损伤的愈合都涉及疤痕形成和炎症之间的微妙平衡——这两种过程既能造成破坏也能进行修复。
当损伤发生在大脑时,这种平衡更为关键,但科学家们几乎不了解这一过程如何运作。
如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成纤维细胞在大脑中同样发挥类似作用。成纤维细胞在身体其他部位本就承担愈合功能,这一发现是寻找治疗脑损伤新方法的重要一步。脑损伤是美国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干预药物。
成纤维细胞在近十年才被确认存在于大脑中。它们主要驻留于脑膜——即环绕大脑和脊髓的保护性膜结构中。此前,科学家认为其功能仅限于维持脑膜结构及其血管网络。
实验室医学教授阿里·莫洛夫斯基(Ari Molofsky)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推测,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可能远不止于此。他与儿科教授汤姆·阿诺德(Tom Arnold)医学博士发现,当大脑遭受撞击或中风等损伤时,成纤维细胞会从脑膜迁移至受损组织周围,形成保护性屏障或疤痕。
疤痕形成约一周后,成纤维细胞开始承担新角色:部分招募愈合必需的免疫细胞;部分确保免疫反应不会引发过度炎症;其余则返回脑膜。理解这些明确阶段有望推动针对严重损伤患者的新干预措施。
中风造成损伤后七天的小鼠大脑皮层各种视图。绿色点表示成纤维细胞;粉红色区域表示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蛋白,用于形成保护性疤痕层;蓝色显示带有成纤维细胞的血管。所有图像由UCSF莫洛夫斯基实验室提供
中风造成损伤后七天的小鼠大脑皮层。成纤维细胞(绿色)已产生胶原蛋白(粉红色)在损伤周围形成保护性疤痕层。
中风后14天的同一损伤。疤痕现已完全包围损伤区域,肿胀显著减轻。部分成纤维细胞已返回脑膜常规位置,留下的细胞则转换角色,开始招募免疫细胞以缓解炎症。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增强自然修复过程的机会,”该研究资深作者莫洛夫斯基表示,此项成果本月早些时候发表于《自然》杂志,“目标是为经历创伤性脑损伤或中风的患者提供基于其愈合阶段的最佳可能结果。”
当前针对肺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的临床试验疗法,正靶向一种促使成纤维细胞形成疤痕的分子。这表明类似药物或可在脑损伤早期阶段促进愈合。
莫洛夫斯基的研究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理想窗口,以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身体其他部位的作用机制。大脑几乎不含免疫细胞,相比肺或肝等器官(免疫细胞常密集环绕成纤维细胞,干扰观察),此处能更清晰地追踪其行为。
“这里蕴含巨大潜力,”莫洛夫斯基说,“这些被忽视的细胞似乎精于解决平衡愈合与炎症这一普遍医学挑战。”
【全文结束】